走在中药房总能看到许多带着"菊科"标签的药材,这个庞大的植物家族就像中药界的"大户人家",藏着不少治病养生的宝贝,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用过的菊科中药,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绝活。
【菊科植物的"家族特征"】 菊科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特有的"头状花序",仔细看会发现它们的小花们围成圆圈跳舞,这类植物天生自带清热解毒技能包,很多成员还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本事,不过具体到每种药材,功效差别可大了去了。
【十大菊科明星药材】
-
蒲公英——春天的灭火器 这个带着白色绒球的小家伙可是家喻户晓,鲜嫩时能当野菜,晒干后就成了消炎大将,它最擅长对付乳腺炎、咽喉肿痛这些"上火症状",还能给肝脏做清洁,不过要提醒一句,体质虚寒的朋友别把它当茶猛喝,加点红枣中和下更好。
-
菊花——眼睛的守护神 杭白菊、贡菊、野菊花都是这个家族的颜值担当,白菊侧重清肝明目,黄菊更擅清热解毒,上班族常用它泡水缓解眼疲劳,但要注意脾胃虚寒者最好搭配枸杞饮用,单独喝多了反而伤胃。
-
茵陈——肝胆排毒专家 "三月茵陈四月蒿"说的就是采收讲究,这种带着特殊香气的药材是治疗黄疸的高手,春季采收的嫩芽药效最佳,配合大枣煮水喝,能帮助肝脏排出毒素,不过孕妇要远离它,活血作用太强了。
-
青蒿——截疟圣手 张仲景早就发现它能治疟疾,现在科学家还从里提取出了青蒿素,这种气味特殊的药材除了抗疟,退虚热效果也一流,更年期潮热盗汗时配上知母煎服很管用,新鲜青蒿还能外敷蚊虫叮咬处止痒。
-
苍术——燥湿界扛把子 闻过苍术的人都会被它独特的香气击中,这种香味其实是在帮身体祛湿,它特别擅长调理湿重引起的困倦、腹胀,和厚朴搭档是经典组合,不过用量要控制好,过量容易口干舌燥。
-
艾叶——女人的暖宝宝 端午挂艾的传统可不是随便来的,它的温经止血效果让无数宫寒女性受益,做成艾条灸穴位能驱寒止痛,煮水泡脚更是去湿气的好方法,但要避开浓烈烟雾,呼吸道敏感的人要慎用。
-
雪莲花——高原养颜花 生长在雪山岩缝里的它自带抗寒基因,既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藏红花泡酒时加几朵,对关节疼痛有奇效,不过野生雪莲已列入保护,现在多用川续断替代。
-
牛蒡子——皮肤清洁工 浑身带刺的牛蒡子是解毒高手,对风热感冒、麻疹不透都有一手,它含有的油脂能润肠通便,炒熟后泡茶喝,对痤疮肌有改善作用,记得捣碎外壳才能释放药效。
-
豨莶草——关节润滑剂 这种路边杂草经过九蒸九晒后摇身变宝,专治风湿痹痛,配威灵仙煎汤熏洗,能缓解老寒腿,现代研究说它含免疫调节成分,但孕妇看到它要绕道走。
-
佩兰——口气清新剂 有着淡淡薄荷香的佩兰是化湿圣手,尤其擅长清理脾胃浊气,夏天用它煮水代茶饮,能预防中暑,新鲜的佩兰还能当漱口水,比某些含酒精的漱口水温和多了。
【使用菊科中药的小窍门】 ① 多数菊科药都带凉性,体寒人群服用时记得搭个"暖宝宝",比如生姜、红枣 ② 新鲜药材直接用效果更佳,比如蒲公英捣烂外敷乳腺炎肿块 ③ 花类药材冲泡时水温别太高,80℃热水才能保住营养 ④ 储存时要防蛀,放花椒或大蒜瓣能有效驱虫
这些菊科中药就像中药界的瑞士军刀,各有各的独门功夫,不过再好用的药材也要对症下药,拿不准的时候还是要找专业医师开方,下次去中药铺,不妨仔细看看这些顶着"菊科"名号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