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让不少女性头疼的问题——崩漏,很多姑娘一说到月经不调、淋漓不尽就焦虑,其实中医调理崩漏有千年智慧,作为过来人,我整理了老中医常开的5种止崩汤方,还有日常调养心得,看完记得收藏!
啥是崩漏?这些信号要警惕
崩漏就像水龙头关不紧,月经要么滴滴答答半个月不干净,要么突然量大如崩,西医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则分为不同证型,常见症状包括:
- 经期超过7天仍不净
- 经血颜色淡如水洗肉(气虚)
- 血块多伴腹痛(血瘀)
- 血色鲜红量猛(血热)
- 出血时头晕眼花(气血两虚)
我表姐去年就是崩漏折腾了三个月,脸色蜡黄走路都飘,后来喝了两个月中药才补回来,所以说千万别拖,越早调理越好!
对症喝汤!5种经典止崩方
脾气虚型(最常见)
表现:出血色淡、疲劳乏力、食欲差、舌边齿痕 推荐汤方:归脾汤加减
- 黄芪30g(补气升阳)
- 党参15g(增强体力)
- 白术12g(健脾燥湿)
- 当归9g(养血调经)
- 阿胶珠6g(止血补血)
- 仙鹤草15g(收敛止血) 煮法:药材泡半小时,水开后小火炖40分钟,早晚温服,可加红枣5颗调味。
肾阴虚型
表现:经血鲜红、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推荐汤方:两地汤合二至丸
- 生地15g(清热凉血)
- 地骨皮12g(退虚热)
- 女贞子10g(补肝肾)
- 墨旱莲10g(滋阴止血)
- 白芍9g(柔肝止痛)
- 茜草炭9g(化瘀止血) 注意:胃寒者加生姜3片,饭前喝易吸收。
血热妄行型
表现:血量大色深红、口干便秘、舌红苔黄 推荐汤方:保阴煎加减
- 生地炭15g(凉血止血)
- 黄芩9g(清热燥湿)
- 黄柏6g(泻火解毒)
- 炒栀子9g(清三焦热)
- 侧柏叶12g(凉血止血)
- 甘草3g(调和诸药) 贴心提醒:喝3天后若出血减少,需减清热药比例,避免过寒伤胃。
血瘀型
表现:血块多、腹痛拒按、舌质紫暗 推荐汤方:失笑散合桃红四物汤
- 蒲黄10g(包煎,活血止血)
- 五灵脂9g(化瘀止痛)
- 桃仁9g(破血祛瘀)
- 红花6g(通经活络)
- 益母草15g(调经圣药)
- 三七粉3g(冲服,止血不留瘀) 重点:此方孕妇禁用!血块排出后应转补气血。
气血两虚型(久崩不止)
表现:出血淋漓、面色苍白、心悸失眠 推荐汤方:八珍汤加味
- 人参须10g(补元气)
- 熟地15g(滋阴补血)
- 当归9g(活血养血)
- 白芍12g(缓急止痛)
- 川芎6g(血中气药)
- 炙甘草5g(调和诸药)
- 龙骨20g(固涩止血) 搭配建议:可吃红皮花生衣每日10克,辅助补血。
喝药期间必看禁忌
- 忌口清单:
- 生冷:冰淇淋、生鱼片
- 辛辣:火锅、麻辣烫
- 发物:羊肉、韭菜
- 活血食物:酒精、山楂
- 关键细节:
- 服药与吃饭间隔1小时
- 止血后继续喝3天巩固
- 每天记录出血量(可用APP)
- 紧急情况: 若出现头晕心慌、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立即去医院!别硬扛!
止血后这样调养防复发
- 食补方案:
- 五红汤:红豆+红枣+红皮花生+红糖+枸杞
- 山药小米粥:健脾补肾
- 乌鸡白凤丸:经期后连吃7天
- 穴位保健:
- 隐白穴(大脚趾内侧):艾灸10分钟止血
- 三阴交(内踝上3寸):按揉调节内分泌
- 情绪管理: 压力大最伤肝脾,每天练10分钟八段锦,比吃补药管用!
姐妹们,崩漏不是洪水猛兽,关键是要找准体质对症下药,我同事坚持喝了一个月归脾汤,配合泡脚按摩,现在周期准得像闹钟,治病要治本,止血只是第一步,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