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像坐过山车,忽冷忽热最容易导致咳嗽,很多人一咳就往医院跑,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箱里,藏着不少对付咳嗽的好宝贝,今天就给大家唠唠那些比冰糖雪梨更管用的中药止咳食材,学会这几招,咳嗽来了咱也不慌!
川贝母:润肺界的"温柔刀" 上次邻居王姐咳了半个月,嗓子都哑了,我给她塞了点川贝粉,没想到三天后碰见她,整个人气色都好多了,这个长得像小元宝的药材,可是润肺界的扛把子,它最拿手的就是对付那种"痒痒咳",特别是晚上躺床上咳得睡不着那种。
用法也简单:川贝碾成粉,和梨一起蒸,记住要选雪花梨,梨不削皮,挖空芯填川贝,隔水蒸半小时,趁热吃梨喝汤,那口汤下肚,喉咙就像敷了层清凉的面膜,不过要提醒一句,川贝性凉,要是咳出来的痰清稀发白,就得搭配陈皮中和着吃。
苦杏仁:藏在坚果里的止咳密码 别被"苦"字吓到,这可是中药铺里的香饽饽,小时候我妈总用擀面杖把杏仁捣碎,撒在蜂蜜水里给我喝,现在才知道,杏仁里的苦杏仁苷才是止咳的关键先生,它能温和地安抚气管里的小暴动。
现在超市买的杏仁露可不算数,得是药店卖的苦杏仁才行,不过千万别生吃,每天早晚各5粒,用沸水焯烫后嚼着吃,刚开始觉得苦,慢慢竟品出点奶香味,要是嫌麻烦,直接买杏仁油软胶囊,饭前咬破吞服,效果也不赖。
桔梗:咽喉守卫队的队长 上个月公司开会,同事小刘咳得满脸通红,我翻包找出块桔梗糖塞给他,没一会儿就听见他喉咙里"咔啦"一声,脸色立马松快了,这种长得像小人参的药材,最擅长冲开堵在喉咙的痰结,特别是那种感觉喉咙卡着东西,咳又咳不出来的难受劲。
推荐个懒人办法:去药房买炒过的桔梗片,当零食含着吃,要是嫌苦,可以泡菊花茶的时候丢几片进去,记得选颜色发白的,发黄的可能是陈年旧货,不过孕妇要绕道走,这玩意儿活血,对胎儿可不友好。
枇杷叶:会呼吸的"止咳树叶" 街边绿化带的枇杷树,叶子可比果子金贵多了,去年流感那阵,楼下张叔把自家院子的枇杷叶刷上毛茸茸的蜜,晒干后给我们街坊每家送了一包,说是咳嗽含一片,比吃喉糖管用。
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摘那种肥厚的老叶,背面绒毛越密越好,先用盐水泡半小时去掉绒毛,再煮水当茶饮,加点冰糖和雪梨,就是传说中的"川贝枇杷膏"原型,不过新鲜叶子有小毒,必须处理干净,建议直接买药房的炙枇杷叶。
甘草:止咳界的和事佬 要说最亲民的止咳药,非甘草莫属,我家里常年备着甘草棒,熬夜上火含一根,喉咙立马舒服一半,它就像班级里的调解委员,不管寒咳热咳都能搭把手,还能把其他药材的脾气捋顺了。
最简单的用法是煮甘草山楂水:五克甘草配三颗山楂,煮沸后焖十分钟,酸酸甜甜特别爽口,孩子咳嗽不爱吃药时最管用,不过高血压患者要悠着点,这玩意儿会升血压,每天别超过6克。
这些救命稻草怎么用才安全? 虽然都是天然药材,但可不是万金油,热咳(痰黄稠)适合川贝、枇杷叶;寒咳(痰白稀)更适合杏仁、陈皮;桔梗就像消防员,哪里堵塞通哪里,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小孩最好先问过大夫,毕竟中药也有个性。
平时保养可以试试这些土方法:秋天把杏仁磨粉掺面粉做馒头,春天用桔梗泡酒擦喉咙,冬天煮川贝雪梨当夜宵,记住咳嗽超过两周不好转,该看医生还得去看,这些药材是助攻不是主力。
下次再咳嗽,别急着啃抗生素,翻翻厨房柜子,说不定炖汤的红枣、泡茶的陈皮,加上这几味药材,就能调出一碗专属你的润肺饮,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