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带甘的中药是不是都挺温和?"今天咱们就来盘盘这些"甘"字辈的中药材,别看它们名字里都带着甜意,实则各有乾坤,老祖宗给药材起名讲究个形神兼备,可不能光看字面意思。
【甘草——中药界的"和事佬"】 要说最耳熟能详的甘字中药,当属甘草莫属,这味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药材,在普通人家厨房都能找到身影,记得小时候咳嗽,奶奶总会切两片甘草煮水,那股淡淡的甜味混着草药香,喝下去喉咙立马舒服大半。
其实甘草的本事可不止润喉,它在中药方里就像个调解员,遇到药性猛烈的药材,加几片甘草就能缓和药性,好比做川菜放勺糖,既能提鲜又能中和辣味,不过别小看这个"和事佬",它自己就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人熬夜后泡杯甘草菊花茶,正是对症的养生方。
【甘遂——温柔名字下的猛将】 刚入行时就被甘遂这个名字骗过,心想这带"甘"字的药总归温和吧?结果前辈药师瞪大眼睛:"这货可是泻下逐水的猛药!"原来中药命名大有学问,甘遂的"甘"并非指药性,而是因其根茎折断时会流出白汁而得名。
这味药堪称中医急诊科成员,对付严重水肿腹胀时,医生才会谨慎使用,就像家里的重扳手,平时不会拿出来用,关键时刻却能解决问题,不过千万记住,甘遂得严格遵医嘱,自己乱服可能伤津耗气,好比开闸放水也得控制水量不是?
【甘松——厨房里的醒脾高手】 如果说甘草是邻家暖男,甘遂是严厉教官,那么甘松就是居家好帮手,这味带松香味的药材,其实是很多卤料包里的隐藏成员,上次跟老中医学炖肉,他往砂锅里丢了几粒黑褐色的小疙瘩,炖出来的肉香气顿时有了层次感。
甘松最拿手的是调理脾胃,对那些吃多了腹胀、闻到饭香没胃口的人特别管用,记得有次出差水土不服,当地药店抓的方子里就有甘松,配合陈皮砂仁,两天就恢复了肠胃活力,不过这味药含挥发油,煎药时得后下,不然有效成分会挥发掉。
【甘杞子——被误会的养生网红】 现在年轻人保温杯里泡枸杞,其实泡的是正儿八经的甘杞子,不过市面上九成所谓的"枸杞"都是宁夏产的中宁枸杞,真正按古法炮制的甘杞子还得讲究采收时节,老药工说七月中旬清晨采摘的最好,露水未干时摘下来的果实才饱满滋润。
这红宝石般的小果子可不只是泡水喝,搭配菊花能明目,配黄芪可益气,关键得坚持吃,但要注意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吃,就好比补轮胎气不能打太满,去年我自己尝试做了枸杞膏方,每天一勺吃到开春,确实感觉精神头足了不少。
【甘字辈用药小贴士】
- 甘草虽好别长期喝,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
- 甘遂绝对不可自行服用,需专业配伍
- 甘松孕妇慎用,用量过大易头晕
- 枸杞要买无硫熏的,颜色暗红才正常
这些带着"甘"字的中药,有的真甜,有的只是名字甜,就像人生百味,不能单看表面,下次抓药看到带甘字的药材,可要多个心眼问问清楚,毕竟中医精髓就在辨证施治,名字再甜的药,用错了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