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覆盆子价格坐过山车!药农直呼种不起,背后藏着这些行业秘密

一归堂 2025-05-06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老李家的果园有点热闹,枝头红彤彤的覆盆子还没来得及采摘,就有药材商开着车在地头转悠。"老李,今年这果子开价四十块一斤!"听着这个数字,干了二十年种植的老把式手都在抖——去年这时候,价格还不到十块钱,中药材市场的覆盆子,怎么突然成了金疙瘩?

从野果到"药市黑马"的逆袭之路 要说覆盆子入药,可不是近年才兴起来的,在浙江建德、安徽宣城这些道地产区,山野间丛生的覆盆子入药已有百年历史,不过从前都是药农顺手采收,真正形成产业也就是近十年的事,2020年新冠特效药里用了覆盆子成分,这一下就像捅了马蜂窝,全国药店的覆盆子库存三个月就见了底。

价格飙涨的三大推手 眼下中药材市场里,覆盆子的价格牌每天都在变,笔者走访亳州药材市场发现,统货价格已经从五年前的35元/公斤涨到了现在的180元/公斤,这背后藏着三把火:

  1. 大健康风口催热需求:年轻人追捧的"草本咖啡"、月子中心必备的药膳包,让覆盆子年消耗量三年翻了两倍,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含覆盆子的养生茶套餐月销突破十万件。
  2. 土地流转挤占种植:浙江原本连片的覆盆子种植基地,这两年陆续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杭白菊,老药农王师傅算过账:"种覆盆子要搭架子、防鸟啄,亩产不过200斤,改种菊花省心多了。"
  3. 资本炒作雪上加霜:去年有游资囤积三百吨覆盆子,硬是把期货价格拉高40%,就像炒大蒜、炒普洱那套玩法,只不过这次盯上了药柜子。

道地产区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 在安徽歙县深渡镇,55岁的张大姐看着自家五亩覆盆子园直叹气,去年春天倒春寒冻死三分之一植株,秋天又遇连绵阴雨导致裂果,更闹心的是采收成本——熟练工每天工资涨到200元,但熟练工却越来越少。"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跪着摘果子?"她指着膝盖厚的棉垫无奈地说。

市场乱象下的突围战 暴利催生乱象,在华东某药材市场,笔者亲眼见到染色覆盆子——不良商家用色素浸泡劣质果实,一斤成本降低20元,更隐蔽的是"拼接货",把陈货掺在新货里,外行根本看不出,老药商教了套鉴别口诀:"鲜货泛蓝光,陈货显暗黄;揉搓闻气味,清香带微凉。"

未来走势要看这三把钥匙 对于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什么时候降价",业内人士分析要等三个变量:

  1. 替代品种的研发进度:某药企正在试验用树莓替代部分药效,但中药配伍讲究道地性,替代之路至少五年。
  2. 人工种植技术突破:山东科研所培育的抗倒伏新品种,若能解决南方梅雨季裂果问题,产量可提升30%。
  3. 政策调控力度:据说国家药监局正在建立中药材溯源系统,就像给每批药材办身份证,这对遏制炒作会有帮助。

药农自救的N种活法 面对疯涨的行情,聪明人已经开始转型,浙江桐庐的赵老板把十亩地改建成采摘园,周末亲子游收费比卖果子还赚钱,更有药农直播"覆盆子成长日记",把施肥、除草过程拍成连续剧,居然攒下三万铁粉,还有个新思路——开发覆盆子酵素,一瓶售价抵得上五斤鲜果。

站在杭州某药材交易中心的二楼往下看,满载覆盆子的货车还在源源不断驶入,这个曾经山沟里的野果子,如今成了牵动千万农户钱袋子的"红宝石",或许正如老药农所说:"药材这行没有永远的暴利,但永远缺不了用心人。"当资本的热潮退去,留下的终将是踏实种地的人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