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躺在病床上那会儿,全家人都慌了神,医生说是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虽然抢救及时,但后续康复才是大难题,看着护士每天往血管里扎针,老伴抹着眼泪问我:"能不能试试中药?总比天天吃西药强..."这话让我想起三年前邻居王叔的经历,当时他也是脑出血,后来听说靠中药调理重新站了起来。
为啥脑出血病人需要中药调理? 现代医学对付脑出血确实厉害,开颅手术、降压药、康复训练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命算是保住了,但很多病友都有个共同体会:头晕耳鸣像揣了个蜂巢,手脚麻木得像套着塑料袋,稍微累点就气短心慌,西医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正常,但人就是没精神——这就是中医说的"正气亏虚"。
中医看脑出血就像修房子,急性期是抢修主体结构,恢复期得修补砖瓦缝隙,脑出血后留下的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就像墙角堆积的杂物,不及时清理会慢慢腐蚀房梁,这时候用中药调理,相当于给身体做深度保洁。
中药调理的三大基本原则
-
辨证比病症更重要 别看见"脑出血"就盲目抄药方,同样是半身不遂,有人是气虚血瘀,有人是肝阳上亢,我曾见过病友照搬别人的药方,结果喝出拉肚子,建议找有经验的中医师把脉,舌苔照片也要拍清楚,别嫌麻烦。
-
补气活血要循序渐进 刚出院时别急着大补,黄芪、当归这些补药初期要少量用,就像给久病的胃开个小灶,我认识的刘大夫常用"三七粉+丹参"打底,既能化瘀又不伤正,等胃口开了再逐渐加党参、太子参。
-
脾胃是康复的后勤部 住院期间用抗生素、营养液把脾胃折腾得够呛,建议先喝两周小米粥养胃气,配合砂仁、鸡内金这些药食同源的药材,有位病友坚持喝山药莲子羹,三个月后说吃饭终于尝得出咸淡味了。
经典药方的灵活运用
-
补阳还五汤加减 这个百年名方最适合气虚血瘀型,黄芪用量很关键,刚开始30克探路,没有上火症状再加到60克,加地龙要注意,有些病人喝后皮肤痒,可以换成蜈蚣但量要减半。
-
镇肝熄风汤改良版 肝阳上亢的病人舌头颤得像打摆子,原方里的龙骨牡蛎要打碎煎,牛膝改用怀牛膝,我岳父当年喝这个方子,一周后手抖明显减轻,但要注意监测血压。
-
化痰通络小偏方 痰多的病人最难受,喉咙里像堵着棉花,可以用橘红5克、丝瓜络10克煮水代茶,加点山楂助消化,这个搭配比中成药便宜,关键是没怪味,病人愿意坚持喝。
康复路上的实用小技巧
-
药材选购避坑指南 三七认准"春七",个头越大越值钱,但家用中等个头的就行,虫草市场水太深,其实冬虫夏草菌粉胶囊效果差不多,价格亲民,买当归记得闻味道,发麻的可能是硫磺熏过。
-
煎药方法有讲究 陶瓷锅是首选,不锈钢锅次之,头煎用冷水浸泡药材1小时,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咕嘟20分钟,二煎加水没过药面就好,两次混合分三次喝,忘关火烧干药锅这事,相信每个煎过药的人都经历过。
-
饮食禁忌要记牢 羊肉火锅、白酒这些发物要忍两年,可以吃点鳝鱼补血,但做法要清淡,有位大姐偷偷喝儿子给买的阿胶糕,结果便秘半个月,中医说阿胶需要配黄酒才能吸收。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得 中药不是万能钥匙,该吃的降压药不能停,我认识个倔老头自行停波依定,结果半夜送急诊,康复训练也不能落下,中药配合针灸、推拿,效果才翻倍,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态,楼下李奶奶每天广场舞打卡,现在能跳完整首《最炫民族风》。
写在最后: 护理脑出血病人就像养护古董瓷器,急不得躁不得,中药调理贵在坚持,一般三个月才能见到明显效果,记住定期复查最重要,别信偏方游医,希望每位病友都能像春天的竹子,一节一节往上长,终有站直腰板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