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必看!调理小儿消化不良的5个经典中药方剂,收藏备用不慌张

一归堂 2025-05-06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当妈三年,最让我揪心的就是娃的吃饭问题,每次看到孩子捂着肚子说"妈妈我胀",当看到饭碗里总剩大半碗饭,当摸到孩子像个小青蛙似的鼓鼓的肚皮,老母亲的心都要揪成一团,跑过无数次医院,试过各种益生菌,直到遇见中医王大夫,才彻底搞明白孩子消化不良该怎么调理,今天把压箱底的方子分享出来,都是经过身边宝妈验证有效的干货!

为啥你家娃总消化不良? 咱们当妈的总以为孩子吃得少就是消化不好,其实真不能全怪脾胃,记得去年换季时,我家妞突然不爱吃饭还总打嗝,王大夫一看就说:"积食了!"原来孩子前一天吃多了红薯,加上受凉,脾胃就像卡壳的老机器,中医讲究"小儿脾常不足",他们的消化系统就像刚上路的新车,稍不注意就"抛锚"。

五个经典方剂要记牢

  1. 保和丸加减(适合短期积食) 这可是我家常备的"急救包",上次弟弟偷吃了半盘虾仁,晚上就开始翻来覆去,我用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神曲6克煮水,加点冰糖调味,注意山楂别放多,不然酸得娃直咧嘴,一般喝两次,第二天就能听见肚子里咕噜噜的肠鸣声,这就是积食在排兵布阵呢。

  2. 异功散(针对长期脾虚) 隔壁陈姐家闺女总生病,面黄肌瘦的,王大夫开的党参9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3克、陈皮3克,像熬中药一样小火慢炖,关键要连喝一周,就像给土地施肥,慢慢把脾胃养起来,记得喝完后给孩子揉揉肚子,顺时针画圈圈,效果翻倍。

  3. 七味白术散(腹泻型消化不良) 去年暑假带娃回老家,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急得我半夜敲开诊所门,老中医抓了葛根10克、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3克、藿香5克、木香3克,特别神奇的是,这方子要趁温热喝,喝完蒙头睡一觉,第二天准能看见好转。

  4. 焦三仙(最温和的日常保健) 这个简直是懒人福音!山楂、神曲、麦芽各6克,直接开水冲泡,我们幼儿园家长群都叫它"消食茶",每周给孩子喝两三次,就像给肠胃做大扫除,不过要注意,舌苔发白、手脚冰凉的寒性体质要少喝,可以加两片生姜平衡。

  5. 健脾八珍糕(食疗首选) 把茯苓、山药、莲子、薏米、芡实、扁豆、党参、糯米磨成粉,蒸成糕点,我们小区张奶奶每年都做,她说这是祖传的"脾胃保护伞",刚开始孩子可能嫌淡,我们可以偷偷掺点红枣泥,既能补铁又不影响药效。

老母亲必备养护技巧 光靠吃药可不够,咱们得学会"未病先防",记住三个黄金时间:早上起床顺时针摩腹5分钟,饭后半小时捏脊10遍,睡前艾叶水泡脚,特别是捏脊,从尾椎骨往上推,就像给督脉充电,我家宝爸现在都练出专业手法了。

避坑指南划重点 千万别学我当初瞎折腾!中成药虽好,但不同体质要区别对待,舌苔黄腻的用保和丸,舌淡有齿痕的选中益气汤,最重要的是——别让孩子边哭边喂药!上次强行灌药把妞咳吐了,吓得我赶紧改用注射器滴管,现在想想都后怕。

写在最后:看着娃一天天胃口变好,从"豆芽菜"变成红扑扑的小苹果脸,这种成就感比啥都强,建议新手宝妈们先把方子收藏好,遇到情况别慌,先观察孩子舌苔、大便、睡眠这三个信号灯,实在拿不准就找靠谱中医把脉,毕竟每个孩子都是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