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匠心传承,让中医药惠及千万家

一归堂 2025-05-06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当归三钱,黄芪五钱,这抓药的手法一看就是老师傅教出来的!"在杭州市中药材市场的百年老店里,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师傅边称药边感慨,这场汇聚全省中医药精英的较量,让我这个从业二十年的老药工都忍不住拍红了巴掌。

千年药香里的现代考场 清晨七点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体育馆里,300张木质案台排成方阵,来自全省各地的126名参赛者正对着药材样本凝神细察,他们手中放大镜的镜片上,映着晨曦中摇曳的中药香囊,这不是普通的考试现场,而是浙江省第三届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实战环节。

"请说出这味药材的科属、产地、性味归经。"评委席上,75岁的国医大师徐教授推了推眼镜,操作台上躺着株带着泥土的草本,参赛选手小王凑近嗅了嗅,脱口而出:"这是浙西天目山的七叶一枝花,百合科重楼属,味苦微寒......"话音未落,观众席已响起阵阵惊叹。

指尖上的功夫都是血汗磨出来 在中药饮片切制区,45岁的陈师傅正表演"蝉翼切片"绝技,只见他左手按着白芷,右手握刀如拈笔,薄如纸片的药片簌簌落下。"我们那会儿练刀工,师父说没切够十万片不算出师。"他擦着汗笑道,"现在年轻人用机器切得又快又好,但手工切的药效释放更均匀。"

隔壁炮制赛区飘来阵阵药香,省级非遗"建昌帮"传人正在演示炆制法,陶罐里的附子在炭火上慢炖,老师傅边搅拌边念叨:"急火出毒,慢火出效,这火候差半刻钟就是阴阳两重天。"几位年轻选手边记笔记边录像,手机里存着上百段这样的"秘笈"。

老字号的新玩法让人眼前一亮 最热闹的当属中成药调剂擂台。"三号选手完成配伍!"随着裁判声落,电子屏上跳出处方单: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只见选手小张在戥子上快速分药,石膏、泽泻、牡丹皮各归其位,最后用荷叶边包药边讲解:"夏季暑湿重,加藿香佩兰各三钱,这包药剂煮好放凉就是现成的解暑茶。"

展区角落的智慧药房展台前围满人,AI辨药机器人正给观众把脉。"舌苔厚腻,脾胃湿热,建议喝两周的薏米赤小豆汤。"机械臂精准抓取药材时,旁边老中医点头赞许:"机器能学经典,但望闻问切还得靠人手。"

白发匠人与新生代的碰撞 在传统制剂区,82岁的朱老药师守着铜锅熬膏方。"武火熬沸,文火收膏,这阿胶必须用黄酒烊化......"老人边操作边给徒弟们上课,突然他指着墙角的年轻人乐了:"小刘你用手机测温度?咱们老辈都是看蟹眼泡知道火候!"原来90后药师正用热成像仪监测熬膏温度。

最动人的是祖孙同台场景。"爷爷快看!我辨对了铁皮石斛!"10岁的朵朵举着标本冲进赛场,她爷爷是丽水某药企的技术总监,老药师抱着孙女眼眶发红:"三十年前我参加首届大赛时,你爸才这么大。"

药香里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闭幕式上,省中医药局长宣布了个好消息:大赛前三名将纳入"杏林薪火"传承计划,跟着国医大师学艺三年,00后冠军小杨在采访中说:"别人追剧我追《雷公炮炙论》,周末不是采药就是在药房。"他手机壳里藏着张便签,上书"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夜幕降临时,赛场的药材清香仍萦绕梁间,看着年轻选手们捧着奖杯却围着老师傅讨教的模样,突然想起展馆门口那副对联:古法炮制承千载,新智传承惠万民,这或许就是中医药最好的未来——既有青石板上踏出的足迹,也有实验室里跳动的数据,生生不息,福泽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