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种常用中药功效全解析,养生必备收藏这篇!

一归堂 2025-05-07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总熬夜,皮肤差还上火,听说喝菊花枸杞茶管用?"
"春天潮湿浑身酸,朋友推荐喝红豆薏米水,真的能祛湿吗?"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现代人越来注重养生,但面对琳琅满目的中药材,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30种常见中药的核心功效,教你对症下药,把中药真正用出价值!


补气养血类——疲惫族的"充电宝"

  1. 黄芪
    外号"补气大王",适合长期久坐、说话没力气的人群,切片泡水喝能改善乏力,炖汤时加一点还能提升免疫力,注意:高血压患者慎用,过量易上火。

  2. 当归
    女性调理首选,被称为"妇科圣药",经期后煮鸡蛋当归汤能补血,产后虚弱可搭配黄芪炖鸡,但感冒期间别碰,否则容易"闭门留寇"。

  3. 党参
    平价版人参,适合日常煲汤,上班族用它配瘦肉炖汤,能缓解加班后的气虚头晕,比咖啡更温和持久。


清热解毒类——身体"灭火器"

  1. 金银花
    喉咙痛、长痘必备!新鲜金银花泡茶有奇效,搭配冰糖口感更好,但脾胃虚寒的人(比如吃凉的就拉肚子)要少喝。

  2. 蒲公英
    乳腺炎、口腔溃疡的克星,整株晒干泡水喝,堪称"天然抗生素",不过体质偏寒的人建议炒制后再用,否则容易肚子疼。

  3. 鱼腥草
    听名字很怪,却是肺炎、痰多救星,凉拌当菜吃能清肺热,但腥味重,加点辣椒醋汁更爽口。


祛湿健脾类——南方人的救命稻草

  1. 茯苓
    湿气重的"隐形水肿"克星,熬粥放一把能利水渗湿,失眠人士用茯苓粉调牛奶,安神效果堪比褪黑素。

  2. 赤小豆
    和红豆长得像,但细长偏暗,煮薏米水时一定要用它,才能真正祛湿,注意:孕妇别喝,薏仁有滑胎风险!

  3. 苍术
    梅雨季衣物发霉的味道?用苍术煮水熏蒸房间,比空气清新剂更健康,泡脚时加些还能治脚气。


疏肝理气类——情绪不稳的调节阀

  1. 玫瑰花
    不只是爱情象征,更是"解郁高手",月经前乳房胀痛、莫名烦躁时,用80℃水泡玫瑰花茶,加颗红枣更温和。

  2. 陈皮
    大餐后的救星!新鲜橘子皮晒干存3年以上才是真陈皮,泡水喝消食化痰,炖肉时加两块还能去腥。

  3. 茉莉花
    压力大导致便秘?茉莉花+绿茶冲泡,清香解郁还能润肠,但体虚的人晚上别喝,容易心慌。


滋阴润燥类——熬夜党的急救包

  1. 麦冬
    嗓子干痒、总想清喉咙?用麦冬泡水代茶饮,搭配胖大海效果更好,糖尿病患者也能喝,还能辅助降糖。

  2. 玉竹
    皮肤干燥起皮?玉竹炖排骨汤,滋阴效果比敷面膜实在,但舌苔厚腻的人先别急着补,容易腻住。

  3. 石斛
    "仙草"之名不是白叫的!新鲜石斛榨汁喝,修复胃黏膜杠杠的,不过价格小贵,干品煮水更实惠。


温阳散寒类——怕冷体质的暖宝宝

  1. 生姜
    风寒感冒初起,一碗姜枣茶就能截胡,早上空腹嚼片醋泡姜,升阳效果秒杀保健品,但溃疡患者悠着点。

  2. 肉桂
    冬天手脚冰凉的福音!炖肉时加桂皮,暖身又美味,但阴虚火旺(比如常长痘、盗汗)的人千万别碰。

  3. 艾叶
    痛经女孩都知道的好物,煮水泡脚或坐浴效果惊艳,新鲜艾叶捣碎敷肚脐,还能缓解肠胃寒痛。


消食导滞类——吃撑了的后悔药

  1. 山楂
    过年油腻吃撑了?焦山楂煮水喝,胃酸瞬间启动消化模式,但空腹别喝,小心反酸烧心。

  2. 麦芽
    米面吃多了不消化?生麦芽泡茶喝,尤其适合小孩积食,哺乳期妈妈避雷,会回奶!

  3. 鸡内金
    鸡胗里面的黄金膜,健胃消食片的主要成分,磨粉吞服对付顽固消化不良,但结石患者禁用。


止咳平喘类——老烟枪的肺部清洁工

  1. 川贝
    干咳无痰时,梨挖空放川贝蒸熟,润肺效果一流,但要买正宗松贝,平贝母效果差远了。

  2. 桔梗
    喉咙卡痰咳不出?桔梗泡水喝,稀释痰液超有效,教师、主播群体必备,但剂量过大易恶心。

  3. 款冬花
    久咳不止试试它,尤其适合老人慢性支气管炎,蜜炙后泡茶,苦味减轻更顺口。


收涩固精类——透支身体的急救站

  1. 芡实
    夜尿多、腰膝酸软?芡实炖山药,补肾固精悄悄发力,但便秘人士少吃,收敛过度会加重。

  2. 五味子
    自汗盗汗惹人烦?五味子泡水喝,酸味能把浮阳锁住,但咳嗽痰多时别用,容易把邪气关里面。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