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那些事儿,原来它们按身体部位分门别类!

一归堂 2025-05-07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前两天去中药店抓药,老师傅从抽屉里抓出根须纠缠的甘草,又摘下风干的薄荷叶,最后还剪了段乌龟壳给我,看着这些形态各异的药材,我突然好奇:"中药到底是怎么分类的?"老师傅笑着掀起柜台下的布帘,露出整整齐齐码着的各种药材,这才让我开了眼界。

原来中药材就像人体解剖图,每个部位都能入药,今天咱们就跟着老中医的思路,看看这些草木虫石是怎么按"身体部位"分工的。

根茎家族:藏在土里的养生密码 走进中药房最显眼的就是根茎类药材区,这里可藏着不少宝贝,像人参、黄芪这些补气明星,都是靠主根发力;当归的归头、归身、归尾药效各有侧重,老药工能精准拆分,最有趣的是防风,长得像老鼠尾巴的根须能祛风解表,而同样叫防风的嫩芽却是春季野菜。

老辈人常说"春食苗,夏吃花,秋果冬根",冬天正是进补根茎的好时节,炖肉放点党参补气血,煮粥加片生姜散寒气,就连咳嗽用的甘草片也是根部切片,不过要注意,何首乌要选铜皮铁骨的,山药则要选表皮光滑的,这些挑选窍门可都是祖辈传下来的。

果实种子:植物的"孩子"们 转到另一个货架,五颜六色的果实种子让人眼花缭乱,枸杞子红得像玛瑙,其实是晒干的果实;杏仁分苦甜,苦杏仁止咳平喘,甜杏仁润肠通便,最有意思的当属莲子,同一颗莲藕结出的果实,嫩时当水果,老时做药材,连中间的绿芯都是清热良品。

这类药材多含油脂或淀粉,保存时要特别注意防潮防虫,记得去年泡药酒时,老师傅特意叮嘱我罗汉果要敲碎再泡,否则外壳会浮在面上,还有决明子,别看它小小颗,却是明目降压的高手,办公室族常用它泡茶。

花叶世界:草木的芬芳疗愈 每当春风拂过山坡,漫山遍野的金银花、野菊花就成了最好的药材,这些花类药材多走"轻灵"路线,薄荷叶清凉解暑,荷叶升清降浊,旋覆花还能把痰涎"转"出来,不过花叶娇贵,采摘时机很重要,像月季花要在初开时采收,桑叶则要经霜后采集药效最佳。

我家里常年备着菊花茶,但你知道么?杭白菊清肝明目,贡菊更偏清热解毒,而野菊花性味最烈,至于艾叶,端午挂门前驱邪,捣烂敷肚脐还能治腹泻,这一片叶子竟有百般变化。

树皮枝梢:树木的"保护层"治病 千万别小看树皮,桂皮温阳,丹皮凉血,厚朴行气,每种树皮都有独门功夫,最神奇的是杜仲,要把新鲜树皮用盐水炒断丝才能激发药效,至于树枝,桑枝能祛风湿,桃枝专打鬼(民间说法),槐角则是痔疮克星。

记得上次见师傅处理肉桂,非要削去外层的粗皮,只留油润的内层,原来就像我们吃橘子剥橘络,中药材也要去糙取精,不过像秦皮这种自带荧光的树皮,倒是连外皮都要完整保留。

全草入药:草木皆为药 有些植物天生就是"全身都是宝",比如车前草,整株既能利尿又能祛痰;蒲公英更是从根到花都能用,叶子清火,花朵养肝,吹走的绒毛还能止血,鱼腥草虽然气味特殊,但整株入药最能发挥清热解毒的功效。

这类药材多生长在路边荒野,古人常说"贱价草药治大病",就像马齿苋,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却是治疗痢疾的要药,不过采集也有讲究,最好在花开前收割,此时药效最醇厚。

动物药材:血肉之躯的妙用 转到角落的玻璃罐,里面装着各种动物药材,鹿茸要选梅花鹿的嫩角,阿胶必用黑驴皮,水蛭干体能破血逐瘀,最特别的是蝉蜕,这知了猴褪下的外壳居然能疏散风热,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不过现在野生动物药材越来越少,很多改用养殖或替代品,像我买的僵蚕,都是家蚕感染白僵菌后烘干的,既环保又安全,老师傅说以前还有夜明砂(蝙蝠屎)、望月砂(野兔屎),现在基本都用其他药材替代了。

矿物贝壳:大地馈赠的精华 最后来到矿石区,朱砂镇惊安神,石膏清热泻火,龙骨镇静安眠,这些矿物药多要经过煅烧或水飞处理,就像给药材"淬炼"一样,最有趣的是珍珠母,原本是蚌壳内壁的珍珠层,碾碎后既能平肝潜阳,又能美容养颜。

不过这类药材多含重金属,使用时要特别谨慎,记得小时候发烧,奶奶总给喂点羚羊角粉,现在知道这其实是牛羊角的替代品,真正的羚羊角早就列入保护名单了。

转完这一圈,突然发现中药分类竟是如此精妙,从发芽到开花,从根须到果实,每个生长阶段都可能成就一味良药,下次看见路边野草,可别再随便踩踏——说不定你脚下正踩着能治病的"仙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