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人参咋涨价了?上个月不是还八十块一斤吗?"老张攥着皱巴巴的报价单,盯着档口老板刚换的价目牌发愣,在郑州黄河南路中药材批发市场浸淫二十年的他,最近被人参价格搞得有点摸不着北。
要说河南中药材市场的人参价格,那真是应了老行家常念叨的"药材行情如六月天",去年这时候,四年生园参统货不过六十出头,今年开春直接窜到百元关口,吓得药店采购员们直嘬牙花子,笔者连着跑了三天市场,跟老张这样的老药商、批发档口老板、还有带着检测仪器的药厂采购,总算摸清了点门道。
先说这价格涨跌的玄机,懂行的都知道,人参价格是个"三簧戏"——产地气候、市场库存、政策风向,哪个环节打个喷嚏,整个市场就得感冒,去年东北参区开春那场倒春寒,直接让新货减产三成,老张蹲在市场西门的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说:"往年这时候早该堆满仓库的鲜参,今年好多贩子手里就剩个空账本。"
再说说这河南市场的门道,别看咱中原不产参,可全国七成的人参交易都在这儿转手,为啥?交通便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儿聚集着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炒家"群体,市场东区的"老周参茸行",光展厅里摆着的野山参标本就值百万,老板却穿着背心在门口啃烧饼:"现在市场上八成都是四年参当五年卖,外行人哪看得出?"
最近这波疯涨,倒是让不少药商想起了2013年那波"参王"行情,当时二十头高丽参炒到两千多一斤,这次四年生移山参破百,虽说还没到当年那个疯劲,但市场里已经有人开始囤货了,在D区做电商直播的小王,手机支架都架好了,就等着拍段"参农哭诉赔钱"的苦情戏。
不过老江湖们倒是看得明白,经营安国药材铺三十年的李掌柜,每天雷打不动五点来市场转悠,他指着冷库里码成山的参包说:"现在进场的都是愣头青,真正的好货都在大户手里捂着。"说着从兜里掏出个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从1998年至今的参价走势。
要说这价格乱象,还得从源头说起,现在市场上同时存在着四种参:东北园参、西洋参、高丽参,还有打着"长白山野山参"旗号的林下参,外行人看着都是带腿的人参,内里价差能翻十倍,老张就吃过闷亏:"上次收的那批'野山参',泡水后全变白萝卜了,才知道是拿园参嫁接的。"
最近市场监管也盯上了这里头的门道,上个月市监局突击检查,当场查扣了三十吨"硫磺人参",现在市场里突然冒出好些戴红袖章的巡查员,老周笑着说:"这下该咱们老实商人扬眉吐气了。"不过他偷偷指了指冷库深处:"看见没?那些裹着保鲜膜的,都是等着出口转内销的'外贸尾单'。"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波涨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药店里的人参片又贵了,在人民路某老字号药房,店员一边给礼盒装人参打丝带,一边抱怨:"上个月还能送两盒小礼品,现在连包装盒都要单独收费。"不过老中医倒不建议现在囤参:"养生讲究循序渐进,与其买高价参,不如配点黄芪枸杞更实在。"
转了一圈回到市场南门,正赶上装卸工往卡车上搬货,一箱箱贴着"高丽参"标签的纸箱,仔细一看发货地却是山东,老张眯着眼看车牌,突然笑出声:"瞧见没?这车参绕半个中国,明天又要回东北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