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甄嬛传》发现个有趣细节——安陵容用"息肌丸"瘦身,这味神秘中药里竟含有麝香,突然想起小时候在中药铺看到的那些瓶瓶罐罐,里面装着蝉蜕、蛇干、鹿茸这些"动物选手",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些藏在中药柜里的动物明星,看看它们是怎么从山林田野走进药罐子的。
要说中药用动物治病,那可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记着"僵蚕治惊痫",算起来已经有两千年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更是专门开了"虫部"篇章,收录了蜜蜂、斑蝥、蟾蜍等上百种动物药材,这些爬的飞的跳的,经过炮制后都成了治病救人的宝贝。
先说个大家熟悉的——蝉蜕,小时候抓知了总能看到地上褪下的空壳,没想到这玩意儿还是味中药,老中医说它叫"金牛儿",能疏散风热、利咽开音,记得邻居家小孩腮腺炎,医生开的方子里就有蝉蜕,说是能让肿脖子消得快,这轻薄如纸的空壳,煮出来的汤药竟带着股淡淡的青草香。
再讲讲"五毒"入药的讲究,蜈蚣、蝎子、壁虎、蛇、蟾蜍这五位"毒物",在中药里可是抗癌止痛的高手,就拿蜈蚣来说,晒干后用香油煎脆,研成细粉能治静脉曲张,不过这玩意儿性烈,用量多了可能会上火,得像吃辣椒似的掌握火候。
最神奇的当属"龙骨",别以为是恐龙化石,其实是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中药店那些灰白色的骨头片,熬汤能镇静安神,听说古代考生考前焦虑,老中医就会开点龙骨配酸枣仁,比现在喝红牛健康多了。
说到滋补圣品,鹿茸和阿胶必须拥有姓名,东北的梅花鹿角还没长成硬骨时割下的茸毛,切片泡酒能强筋骨,山东东阿的小黑驴皮熬制的阿胶,冬天吃能面色红润,不过现在野生鹿是保护动物,养殖场里听钢琴长大的梅花鹿,算不算享受了"胎教"待遇?
这些年科学进步,发现不少动物药的有效成分,比如水蛭素的抗凝血效果比肝素还强,蜂毒里的蜂毒素能缓解风湿,但老中医总说"是药三分毒",这些带翅膀爬鳞片的药材更得慎用,就像电视剧里妃嫔偷用麝香流产,现实中孕妇见了这些药都要绕道走。
现在中医院开动物药特别谨慎,犀角早被水牛角替代,虎骨改用狗骨代替,毕竟《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后,谁也不敢顶风作案,倒是人工养殖技术帮了大忙,浙江有人养螳螂取卵鞘,广东养蕲蛇摘蛇胆,既环保又保证了药源。
下次路过中药店,不妨看看那些玻璃罐里的"动物军团",土鳖虫在治跌打损伤,地龙(蚯蚓)在溶血栓,蛤蚧在补肾止咳,这些自然界的精灵,经过千年实践检验,依然在现代医学舞台发挥着独特作用,不过可别自己瞎折腾,这些宝贝怎么用,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