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药箱时翻出本泛黄的《中药大辞典》,突然发现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名里藏着不少玄机,尤其是带"发"字的药材,个个都有段故事,今天就带大家逛逛这有趣的中药名大全,顺道挖挖背后的养生门道。
【藏在名字里的养生密码】 要说最接地气的"发"字号药材,当属发菜,这黑溜溜的干货看着不起眼,可是当年宫廷宴席上的常客,老辈人常说"发财发财,年年食发",说的就是它谐音讨喜,不过咱们今天重点说功效:这玩意儿泡发后能胖上十几倍,正应了中医说的"滋阴润燥",像北方冬天屋里燥得流鼻血,拿发菜配瘦肉煮汤,比啥加湿器都管用。
再说说发汗草,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毒药,其实是辛温解表的好手,去年流感高发期,我邻居张婶就用它煮水给发烧的孙子擦身,说是能逼出寒气,这草药性子急,就像性格直爽的北方汉子,专治那些闷在体表的寒邪,不过可别真当退烧药猛灌,得配上刮痧才灵。
【中药命名的趣味规律】 中药取名大有学问,常见的有三大流派:
- 形象派:比如牛膝长得像牛膝盖,狗脊草自带毛刺像狗背
- 功能派:避孕用的"断肠草",专治拉肚子的"止泻木"
- 意境派:"金银花"开时黄白相映,"月季花"按月开放
带"发"字的多属功能派,像"冬葵子"能通便,"王不留行"专治乳汁不通,不过最绝的还是"急性子"这味药,光听名字就知道是治啥的——专催难产的孕妇发动。
【厨房里的中药宝库】 别以为中药都得去药房抓,厨房里就藏着不少宝贝,就说生姜吧,民间叫它"呕家圣药",煮鱼时放两片既能去腥又暖胃,上次我表妹孕吐厉害,老中医就支招让她含姜片,效果比维生素B6都管用。
再比如花椒,川渝人做饭离不开它,其实人家正经名字叫"蜀椒",体内有寒气的人,喝碗花椒水泡脚,那叫一个酸爽,记得要选四川汉源的红花椒,麻得过瘾还不伤胃。
【中药名里的文化密码】 有些药名藏着历史典故,刘寄奴",听着像个人名,其实是专治跌打损伤的草药,传说南北朝时期,战士用这草药给刘裕(小名寄奴)治伤,后来百姓就把这草药叫开了。
还有"徐长卿",光听名字像仙侠剧男主,这味药擅长祛风止痛,据说是古代郎中为纪念徐福东渡采药而命名,不过现在年轻人更爱叫它"逍遥草",泡茶喝能缓解肩颈酸痛。
【实用小贴士】
- 体寒的人可多吃当归羊肉汤,"归"字辈药材最懂女人
- 熬夜党用菊花枸杞泡茶,清肝明目还抗初老
- 湿气重的南方朋友,每周喝两次赤小豆薏米水
- 口臭别光嚼口香糖,试试佩兰叶煮水漱口
最后说个冷知识:中药房里的"蝉蜕"真是知了壳,"凤凰衣"就是鸡蛋内膜,老祖宗取名字的功夫,把平淡无奇的药材都叫出花儿来了,下次抓药时不妨多问问药师,保准能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