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说"三伏天喝中药治老寒腿",隔壁王婶立秋就煮起了党参黄芪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节气养生智慧,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到底哪些节气最适合喝中药调理身体。
立春:阳气升发时最宜疏肝 惊蛰前的立春时节,就像春天派来的先锋官,这时候冰雪未消,但地气已经开始松动,中医院老师傅常说:"春气通肝,这时候喝中药就像给树苗松土。"特别是那些总熬夜、压力大的上班族,早上起来口苦咽干、胁肋胀闷的,用玫瑰花、茉莉花各3克泡茶,再加点冰糖,喝上整个春天,比吃保健品管用。
三伏天:冬病夏治的黄金窗口 每年最热的三伏天,却是调理虚寒体质的最佳时机,记得去年邻居张叔,三十年的老慢支,入伏当天就去医院贴三伏贴,中医讲究"春夏养阳",这时候用辛温药材,好比给身体装了个暖气片,怕冷的姑娘可以试试当归生姜羊肉汤,但得记住:伏羊节那天炖效果最好,吃完别急着吹空调。
秋分:阴阳平衡的调理关键期 这天昼夜等长,就像天平的两端,老中医常嘱咐:"秋分灸能调全年",特别是容易过敏的体质,这时候用艾条灸足三里,比吃抗过敏药还管用,要是总觉得喉咙干痒,不妨用雪梨挖空填川贝粉,蒸熟后连汤带肉吃掉,比喝凉茶舒服多了。
冬至:滋阴补阳的转运时刻 "冬至一阳生",这时候喝中药就像给炉子添炭,我奶奶每年都要在这天熬阿胶膏,她说女人冬天手脚冰凉,就得靠这"液态人参",不过要避开感冒发烧时,否则就像往湿柴上浇热水,反而适得其反。
三九天:封藏精气的最后机会 数九寒天里,医院针灸科总是排长队,这时候用白芥子、细辛这类温热药敷穴位,能直达病根,去年亲眼看见楼下刘姐三九天泡药浴,现在她多年的风湿腿居然能爬楼梯了,不过要提醒大伙:三九贴当天别洗澡,药效会打折。
其实啊,节气养生就像种庄稼,错过时辰再补就难了,但也不是非得精确到分钟,大概前后三五天都有效,最关键的是认清自己体质,湿热重的人三伏天就别跟风吃羊肉,阴虚火旺的冬至别猛补鹿茸,建议大家找靠谱的中医师把把脉,毕竟甲之蜜糖乙之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