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身边咳嗽的朋友越来越多,前天去菜市场买菜,听见两位大姐在聊:"这支气管炎一犯,西药吃着管用,过两天又反复,真让人头疼!"这话可说到不少人心坎里了,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藏着不少调理支气管问题的宝贝呢,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呼吸道守护神",都是经过无数人验证的良心方子。
【第一道护城河:杏仁炖雪梨】 这个搭配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记得去年邻居张阿姨咳得整夜睡不着,我给她支了这个招,选那种表皮带麻点的苦杏仁(注意要去药店买药用级的),敲碎后取10克,配上当季的大雪梨,不用削皮直接切块,加冰糖隔水炖40分钟,重点来了:一定要喝汤吃梨,连着吃三天,痰明显变少了,不过要提醒一句,苦杏仁含有微量氢氰酸,每天别超过10克,孕妇慎用。
【第二道防线:桔梗甘草茶】 这个茶包我现在办公桌上还常备着,桔梗6克+生甘草3克,用保温杯焖泡当茶饮,上周同事小王感冒后遗症干咳,喝了两天就说嗓子舒服多了,这里有个窍门:桔梗要买黄白色的,发黑的陈货效果差;甘草最好选内蒙古的红皮甘草,甜味足药效好,要是喉咙痒得厉害,加点薄荷叶效果翻倍。
【第三道屏障:二陈汤改良版】 这个方子适合痰多黏稠的老慢支患者,半夏9克(必须用姜制过的)、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再加点浙贝母10克,上个月我陪老爸去抓药,老药师特意交代:半夏要先下锅煮30分钟,其他药材再下,现在早晚喝一碗,他晨起咳黄痰的情况改善特别明显,不过这个方子偏温燥,阴虚火旺的人要谨慎。
【第四道防护网:三子养亲汤】 这个方子最适合寒性哮喘,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像煮杂粮粥一样小火熬20分钟,记得去年冬至,楼下刘叔哮喘发作,用这个方子配生姜水送服,当天就缓解了大半,特别提醒:白芥子要炒到微微发黄,闻到辣味就行,生用容易刺激消化道,饭后服用效果更好。
【第五道安全阀:玉屏风散加味】 体虚易感冒的朋友一定收藏这个,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6克,这是基础版,想增强润肺效果,可以加百合15克、麦冬10克,我们办公室小李就是典型例子,以前每月感冒两次,坚持喝这个两个月,现在抵抗力明显提升,煎药时黄芪要先泡两小时,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炖。
这些年来,我收集了不少民间验方,比如河南的张伯用枇杷花蜜膏治燥咳,浙江王婶拿罗汉果炖猪肺补虚,各有各的妙处,但要说最普适的,还是这几个经典方,不过要记住三点:一是药材质量很关键,尽量去正规药房购买;二是对症才能见效,寒热虚实要分清;三是急症重症千万别耽误,该去医院还得去。
最近我发现个新趋势,很多年轻人开始用养生壶煮中药茶,就像前两天看短视频,00后博主用恒温壶煮川贝炖雪梨,边追剧边喝,这说明传统药方也在与时俱进,只要方法得当,中药调理完全可以融入现代生活,下次支气管炎发作前,不妨试试这些古法智慧,说不定会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