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这腰疼老毛病又犯了?"村口王大夫瞥了眼我直不起来的腰,从药柜里摸出个琥珀色玻璃瓶,"试试这个,白花蛇泡的药酒,比你那贴膏药管用多了。"
我盯着瓶里盘曲的灰白色蛇干,鳞片在酒液里泛着暗光,突然想起小时候翻《本草纲目》时,李时珍画的那条"蕲蛇"——莫非就是它?
藏在古书里的"百爪蛇"
要说白花蛇的名头,在中药圈可是响当当的"老网红",别看它现在叫白花蛇,古籍里花样可多着呢。《本草衍义》里叫"褰鼻蛇",《开宝本草》称"蕲蛇",民间还流传着"五步蛇"的凶名,最有趣的是李时珍在《纲目》里的记载:"其纹如曳白花,背有九十七鳞为真",这话搁现在,倒成了鉴别真伪的秘诀。
前年我在安徽祁门收药,老药农老周指着晾晒场的蛇干笑道:"瞧见没?正宗白花蛇就该是灰白色肚皮带黑斑,像不像冬天的枯树枝?"他随手拿起一条,指尖顺着菱形花纹一路数过去,"24块背鳞,这可是鉴别的硬指标。"说着突然把蛇尾按在石板上,"看见这佛指甲似的角质层没?造假的可仿不来。"
祛风除湿的"骨刺克星"
这些年我采访过不少骨病患者,发现个怪现象:但凡关节变形严重的,十有八九都试过白花蛇,杭州胡庆余堂的老药师跟我透露,他们炮制白花蛇有个规矩——必用55度以上白酒浸泡,佐以羌活、防风等药材,"蛇毒本身就是活性成分,酒能激发药性,但火候差一秒就成毒药。"
去年冬天亲眼见过白花蛇治冻疮,邻居赵姐双手肿得像馒头,用蛇油膏抹了三天,溃烂处竟结痂脱落,老中医说这不算稀奇,《圣济总录》里早有记载,真正厉害的是对付类风湿,我专门查过现代研究,蛇毒中的凝血酶样物质能调节免疫,这可比西药激素靠谱多了。
镜头下的真假对决
市面上白花蛇掺假花样百出,最常见的是用金环蛇、银环蛇充数,有次在药材市场暗访,亲眼看见商贩往蛇干里塞竹签增重,其实辨真假有个笨办法——看眼睛,真品白花蛇瞳孔呈竖线状,伪品多为圆形,这是爬行类动物的生理特征决定的。
老周教我个绝招:把蛇干泡温水里,真货鳞片会泛起珍珠光泽,假货顶多泛点油光,更直接的是闻气味,正宗白花蛇有股特殊的腥香气,掺了香精的假货刺鼻得很,去年我拍药材纪录片时,特地带观众对比真假蛇的断面,真品肌肉纤维呈丝状,假货则是碎渣状。
厨房里的蛇肴秘方
别以为白花蛇只能入药,我们徽州老家就有道名菜"祁门蛇羹",选三斤以上的雄蛇,去头尾剥皮,取中间最肥美的段切成寸段,配着火腿、冬笋文火慢炖,关键在出锅前撒的那把菊花,清香正好解蛇肉的腥气。
泡酒最讲究搭配,我跟着王大夫学过配方:一条半斤重的白花蛇,配当归、天麻各50克,加上十斤52度高粱酒,密封窖藏三个月,酒液变成琥珀色就能开封,去年给岳父泡了两坛,现在他天天抿两口,二十年的老寒腿居然没复发。
那些年被误解的冷知识
很多人怕吃蛇犯忌讳,其实中医讲究"以形补形",白花蛇主入肝经,对抽筋、震颤这些"风症"特别有效,但可不是人人适合,阴虚火旺的人吃了容易上火,记得有次直播卖蛇酒,观众问孕妇能不能喝,吓得我赶紧澄清:绝对不行!
最有意思的是《本草蒙筌》里的记载,说白花蛇配蜈蚣能治破伤风,前几年还真遇到个建筑工人,铁钉扎脚后抽搐不止,用这偏方三天就缓过来了,不过现在想想,这组合怕是比砒霜还猛,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