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老中医都在用的养生秘籍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5 0
A⁺AA⁻

最近后台炸了锅,上百条私信都在求这份"神秘表格",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爷爷留下的牛皮本子里真藏着这份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当年在医馆当学徒时,师父说这表是吃饭的家伙什,现在破例分享给有缘人。

这张表凭什么被称作中医"字典"? 上周邻居张婶来串门,看见我熬中药非说闻到了"毒药味",其实人家当归黄芪炖鸡香着呢!翻开这本泛黄的手册,每味药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 人参大补元气(甘、微苦,微温)
  • 黄连清热燥湿(苦,寒)
  • 枸杞子滋补肝肾(甘,平) 这些标注就像中药的"身份证",清清楚楚写着每味药的性格脾气,老师傅总说:"辨药如识人,摸清脾性才好相处。"

新手也能玩转的用药指南 别以为这是老中医专属,我闺女感冒咳嗽我就偷用过表中的杏仁(苦,微温,归肺经),配上川贝粉炖雪梨,当天就不咳得那么撕心裂肺了,偷偷告诉你们个窍门:

  1. 上火看咽喉:选金银花、胖大海
  2. 气虚看舌头:党参、西洋参切片含着
  3. 失眠数羊不如喝酸枣仁茶 上次公司加班猝死的消息一出,我赶紧把表中的甘草(补脾益气)、五味子(宁心安神)配成茶包,现在工位上飘着淡淡的草药香。

藏在菜市场的中药宝藏 昨天去早市,发现卖调料的老王头居然在卖肉桂,表里写得明白:肉桂(辛甘,大热)能引火归元,当场买了二两,晚上泡脚时加一勺,泡完脚底像踩着云朵似的暖和。

菜市场里还藏着这些宝贝:

  • 花椒竟是温中止痛的良药
  • 八角能理气和胃
  • 陈皮泡水比饮料健康百倍 现在我家的厨房都快成中药铺了,做红烧肉放山楂(消食健胃),炖牛肉加草果(除膻调味),连腌咸菜都搁点丁香。

四季调养的独家秘方 上个月闺蜜脸色蜡黄,我翻出表中的"四物汤"组合: 当归(补血)+白芍(养血)+熟地(填精)+川芎(行气) 每天早晚喝两次,两周后她朋友圈晒的照片又带血色了,其实古人早就总结好了: 春吃枸杞叶(清肝明目) 夏煮荷叶粥(清热解暑) 秋饮菊花茶(散风清热) 冬煨阿胶羹(滋阴润燥)

避开这些坑才能不伤身 千万别学隔壁老王,把何首乌当保健品天天吃,表中明确写着制何首乌(苦涩,微温)有肝毒性,必须炮制后使用,还有这些要注意: × 自行配伍超过5种要谨慎 × 孕妇忌用表中标注"孕妇慎用"的药材 × 长期服用需定期咨询医师 去年我妈听信偏方吃半年土三七,结果肝损伤住院,现在看见中草药就犯怵。

现代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在年轻人流行"朋克养生",但我建议大家看看表中这些:

  • 熬夜后喝石斛麦冬茶(滋阴清热)
  • 应酬喝酒前吃葛根粉(解酒护肝)
  • 减肥期间煮茯苓薏米粥(利水渗湿) 特别推荐上班族必备的"续命三宝":
  1. 薄荷脑(提神醒脑)
  2. 决明子(清肝明目)
  3. 玫瑰花(疏肝解郁) 泡杯混合茶,比咖啡健康多了。

守护这份传承的智慧 前几天收拾书房,发现儿子把表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画成了漫画,这才想起当年背这些口诀的痛苦——乌头反半夏,藜芦反人参...现在想来,这些禁忌里藏着千年智慧,建议每个家庭都应该:

  1. 把功能表塑封挂在厨房
  2. 给孩子讲中药寓言故事
  3. 建立家庭药膳食谱档案

最后的压箱底忠告 别看现在药店都能买中药,但好药材需要望闻问切:

  • 当归要选主根粗壮的"马尾当归"
  • 艾草认准端午采收的三年陈艾
  • 虫草要看断面有没有"V"型纹路 记住表中那句古训:"宁舍其效,不失其真",与其乱吃补药,不如先把脾胃调理好,这才是中医说的"后天之本"。

福利时间到! 关注并转发本文,私信回复"中药秘籍",即可获得: ① 195种中药高清彩图对照版 ② 常见病对症用药速查手册 ③ 节气养生食疗配方大全 (限时48小时,手慢无!)

写在最后的话 整理这份传承时,突然发现爷爷在表末题了行小字:"草木有情皆入药,人间至味是清欢",在这个抗生素滥用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找回与草木对话的能力,你家传的秘方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晒出祖辈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