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一到秋冬天儿冷的时候,总有人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走两步路就得扶着墙喘半天——这十有八九是慢阻肺气肿在作祟,西医虽说能快速压住急性发作的症状,但要想真正稳住病情、减少复发,还得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智慧出手,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唠唠,从根儿上调理慢阻肺气肿的那些实在法子。
先搞明白为啥会得这病
咱中医看问题讲究追本溯源,慢阻肺气肿看着是肺的事儿,其实跟脾、肾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抽烟喝酒的人,热毒熏着肺;住在潮湿地方的,湿浊困着脾;年纪大了阳气不足的,肾又不给力,这些因素搅和在一起,导致肺里的“道路”(气管支气管)被痰湿、瘀血堵住了,就像城市下水道堵塞一样,废气排不出去,新鲜空气进不来,慢慢就形成了肺大泡,稍微动一动就喘得像拉风箱,所以治疗不能光盯着肺,得把上下游都照顾到。
中药方剂:私人定制才是王道
找正规中医师开方子这事儿可千万不能省!同样是咳嗽气喘,有的人吐白稀痰还怕冷,属于寒饮伏肺型,要用小青龙汤加减来温肺化饮;有的人咳黄稠痰、舌头发红,那就是痰热壅肺,清金化痰汤更对症;要是到了后期,稍微活动就喘得厉害,腰膝酸软没力气,说明已经累及到肾了,这时候金匮肾气丸加上补骨脂、蛤蚧之类的补肾纳气的药材,才能把垮掉的“元气兜底网”重新织牢。
给大家说个真实例子:去年接诊的一位老师傅,吸烟史三十多年,每天晨起咳大量白泡沫痰,遇冷加重,给他开了含干姜、细辛、五味子的温肺散寒方,配合每日早晚用紫苏叶泡水代茶饮,坚持两个月后,他惊喜地发现爬三楼不再需要中途休息,连以前最怕的倒春寒也没引发剧烈咳嗽,这就是精准辨证的力量——不是随便抓几味止咳药就能解决的。
穴位按摩:随身带着急救员
平时在家自己做做穴位保健,关键时刻真能救命,最常用的三个穴位记好了:①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这是八会穴之气会,每天早晚用拇指顺时针揉按5分钟,胸闷立刻松快不少;②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相当于给肺脏做深度SPA,艾灸这里能温通经络;③定喘穴(第七颈椎棘突下缘凹陷处),急性发作时用力按压这个点,很多人反映比喷剂还管用。
教大家个小窍门:把桂圆肉捣烂敷在肺俞穴上,外面盖上纱布固定两小时,桂圆性温味甘,既能补益心脾又能润肺化痰,特别适合那些虚不受补的患者,我家邻居张大爷就用这个方法,整个冬天都没去过急诊输液。
食疗养生:厨房里的治病良方
药食同源的理念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推荐几款家常能做的调养方:①杏仁雪梨汤:甜杏仁15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炖煮40分钟,润肺效果杠杠的;②山药薏米粥:铁棍山药半斤+炒薏米一把+粳米适量,健脾祛湿的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③萝卜蜂蜜饮:白萝卜切丝榨汁,兑入等量蜂蜜煮沸晾凉,对缓解夜间呛咳特别有效。
重点提醒:阴虚火旺的人少吃桂圆红枣这类温热食材,阳虚怕冷的就别碰绿豆西瓜等寒凉食物,有个大姐盲目跟风喝秋梨膏,结果越喝痰越多,后来改成陈皮茯苓茶反而舒服多了,所以说食疗也要对症下药,不能瞎折腾。
运动康复:动静结合才有活力
很多患者一听说要锻炼就摇头:“我都喘成这样了还怎么动?”其实选对方式很重要,刚开始可以从八段锦做起,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专门拉伸胸腔;太极云手动作缓慢柔和,既能锻炼呼吸肌又不会太吃力,等到身体适应了,试着练习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慢慢收腹,每次做10组,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耐受力明显提升。
记得循序渐进最重要!有个退休教师按照我们的指导,从每天5分钟散步开始,三个月后能连续打半小时太极拳,他现在逢人就说:“原来我不是废人,只是没找对方法。”这种心态的转变比吃药更重要。
日常防护:细节决定成败
最后唠叨几句容易被忽视的细节:①戒烟是必须的,二手烟也要远离;②雾霾天出门戴N95口罩,回来立即清洗鼻腔;③睡觉时垫高枕头保持半卧位,利于呼吸道通畅;④情绪波动会诱发支气管痉挛,生气前深呼吸三次再说话。
慢阻肺气肿虽然难缠,但只要我们像养护花园那样耐心调理——该浇水时浇水(药物治疗),该修剪枝叶时修剪(祛除诱因),该施肥料时施肥(增强体质),完全可以做到带病延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灵验的药方是坚持,愿每位受此困扰的朋友都能找回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