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陪老妈看电视时,她突然揉着脖子直喊“落枕了真难受”,我顺手拿起梳子在她后脖梗上轻轻刮了几下,没一会儿就冒出几道红印子,您还别说,这看似简单的小动作竟让她立马舒坦多了!这就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神奇疗法——揪痧,今天咱就唠唠这个不用吃药打针的老法子,到底能对付哪些家常便饭似的小毛病。
揪痧到底是咋回事?
说白了就是拿工具在皮肤上反复刮擦,直到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瘀斑,别看着吓人,其实这是身体自我调节的过程,就像给堵塞的下水道通个管,把经络里淤积的浊气、湿毒都赶到体表排出来,常用的工具五花八门,硬币边缘、瓷勺子背、专用的水牛角板都能用,现在还有现成的刮痧精油配套使用更方便。
重点来了:出痧的颜色藏着大学问!淡粉色说明气血通畅;深紫色代表体内寒湿重;要是出现密密麻麻的小出血点,那可得注意是不是最近太累了,不过新手也别慌,刚开始手法轻些,慢慢找感觉就行。
这些常见病最适合揪痧调理
▶︎ 外感风寒型感冒
换季时候稍微吹点风就打喷嚏流清涕?这时候揪痧最对症!重点照顾后背膀胱经和督脉,从脖子往下沿着脊柱两侧刮到腰部,很多人会发现刚刮完浑身发冷,盖上被子睡一觉出身汗,第二天鼻塞头疼就能缓解大半,记得配合喝碗姜糖水,内外夹攻效果翻倍。
▶︎ 顽固性头痛/偏头痛
特别是那种太阳穴突突跳着疼的情况,揪痧简直是救星,可以在额头发际线往后脑勺方向横向刮拭,两侧太阳穴也要照顾到,有些朋友反馈刮完当时眼睛都明亮了,比吃止痛片见效快还没有副作用,要是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每周定期刮一刮还能预防复发。
▶︎ 急性肠胃炎发作
夏天贪凉吃坏肚子的经历谁都有过吧?上吐下泻折腾得人面如菜色时,揪痧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重点区域是肘窝、腘窝(膝盖后方)和腹部任脉,这几个部位对应着脾胃经络,通过刺激穴位帮助快速排出肠道毒素,我家孩子小时候积食发烧,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帮他渡过难关的。
▶︎ 落枕与肩颈僵硬
现代人十有八九都有这个问题,早上起床突然发现脖子转不动?赶紧在疼痛部位及其周围大面积刮痧,有个小窍门:先用热毛巾敷五分钟再刮,效果会更好,经常对着电脑办公的朋友,建议每个月做次肩颈保养式刮痧,能有效预防颈椎病变。
▶︎ 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
每当季节交替就容易喉咙干痒咳嗽?试试刮拭喉结下方至天突穴的区域,刚开始可能会有点刺痛,但坚持刮出痧后,你会感觉像给冒烟的嗓子浇了杯凉茶,配合金银花泡水喝,当天就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
▶︎ 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健身达人都知道乳酸堆积的痛苦,剧烈运动后第二天全身酸疼怎么办?在酸痛处涂抹活络油进行局部刮痧,相当于给肌肉做了一次深度按摩,很多运动员都用这个方法加速恢复,比普通拉伸更有效。
手把手教你正确操作
虽然原理简单,但细节决定成败,首先要选对时间:饭后一小时以内不宜刮痧,空腹状态也不合适,最佳时机是早晚洗漱后,身体放松的时候。
具体步骤分四步走:①清洁皮肤并涂抹介质(可用婴儿润肤露代替);②顺着经络走向单向刮拭,力度以自己承受为准;③每个部位刮20-30次直至出痧;④结束后喝一杯温开水补充水分,特别注意颈部前方的人迎穴、腹部的神阙穴等敏感部位要避开动脉血管。
这些人千万要小心
不是说所有人都适合揪痧,血小板低的人群、皮肤破损处、孕妇腹部都要绝对禁止,体质虚弱的老人小孩要缩短时间,糖尿病患者更要防止感染,上次邻居张大爷不听劝非要刮脚底,结果引发丹毒住院,这个教训大家一定要记住。
常见问题答疑解惑
Q: 为什么有人刮完特别疼?A: 痛感因人而异,初次体验建议选择四肢等耐受度高的部位,如果实在怕疼可以先热敷降低敏感度。
Q: 出痧越多越好吗?B: 并非越红越有效,正常应以微红为度,过度追求重痧反而损伤正气,一般间隔3-7天待痧退后再进行下次治疗。
Q: 能不能天天刮?C: 同一部位不建议频繁操作,就像土地需要休耕期,皮肤也需要修复时间,日常保健可以选择不同经络轮换进行。
说了这么多案例和方法,其实最核心的还是那句话:揪痧不是万能药,它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应急锦囊,当遇到突发状况又不方便就医时,不妨试试这个绿色疗法,当然啦,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反复发作,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查明病因,毕竟再好的工具也要用对地方,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