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方剂表格详解

一归堂 2025-08-28 科普健康 1671 0
A⁺AA⁻

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是其核心理论之一,六经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分别对应不同的病证类型和治疗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伤寒论》中的六经方剂,我特别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六经方剂表格,这份表格不仅涵盖了每个经脉的主要症状和代表方剂,还简要说明了各方剂的组成和功效,希望这份表格能对大家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帮助。

六经 主要症状 代表方剂 方剂组成 功效
太阳经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或少汗 桂枝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阳明经 高热不退、汗出口渴、便秘尿黄 白虎汤 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少阳经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和解少阳,疏肝利胆
太阴经 腹满时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 理中丸 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温中散寒,健胃补脾
少阴经 畏寒肢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四逆汤 附子、干姜、炙甘草 回阳救逆,温肾暖脾
厥阴经 消渴善饥、厥冷下利、脉细欲绝 通脉四逆汤 附子、干姜、炙甘草、葱白 回阳救逆,通脉止痛

我们逐一解析这些方剂及其作用机制。

太阳经与桂枝汤

太阳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当外邪侵入时,常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基础方剂,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桂枝发汗解表,芍药敛阴和营,炙甘草、生姜和大枣则调和脾胃,共同起到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

阳明经与白虎汤

阳明经主里,多表现为高热、口渴、便秘等实热症状,白虎汤是治疗阳明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由知母、石膏、炙甘草和粳米组成,知母和石膏清热泻火,炙甘草和粳米则益气生津,共同起到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

少阳经与小柴胡汤

少阳经位于半表半里之间,常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症状,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基础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柴胡和解少阳枢机,黄芩清热燥湿,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生姜和大枣则健脾和胃,共同起到和解少阳、疏肝利胆的作用。

太阴经与理中丸

太阴经主里,多表现为腹满时痛、呕吐泄泻等虚寒症状,理中丸是治疗太阴病的基础方剂,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和干姜组成,人参和白术健脾益气,炙甘草和干姜温中散寒,共同起到温中散寒、健胃补脾的作用。

少阴经与四逆汤

少阴经主里,多表现为畏寒肢冷、下利清谷等阳虚症状,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病的基础方剂,由附子、干姜和炙甘草组成,附子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则调和诸药,共同起到回阳救逆、温肾暖脾的作用。

厥阴经与通脉四逆汤

厥阴经主里,多表现为消渴善饥、厥冷下利等阴阳俱虚症状,通脉四逆汤是治疗厥阴病的基础方剂,由附子、干姜、炙甘草和葱白组成,附子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调和诸药,葱白通阳散寒,共同起到回阳救逆、通脉止痛的作用。

通过这份六经方剂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灵活运用这些方剂。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