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这腰疼毛病又犯了?"村卫生所的老周医生捻着胡须,从药柜底层掏出个褐色纸包,"试试这个,祖上传下来的老方子。"纸包里裹着的深褐色种子,正是在岭南地区流传了百年的止痛秘方——马交儿。
深山里的"蛇不过" 在两广地区的密林深处,有经验的采药人都知道,长着蜡质叶片的藤本植物马交儿最是难寻,这种缠绕在高大乔木上的攀援植物,开着五瓣的小白花,结出的种子酷似缩小版的马蹄,老辈人常说"毒蛇见马交儿绕道走",说的就是它特有的生物碱能让蛇类退避三舍。
千年传承的止痛智慧 翻开《岭南草药志》,关于马交儿的记载能追溯到唐朝,那时候的采药人发现,被野兽咬伤的山民敷上捣碎的马交儿种子,竟能快速止痛消肿,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虽未直接收录,但在"附方"篇目中多次提到岭南地区用"马钱"入药的偏方。
现代实验室里的惊人发现 2018年《中华中医药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马交儿含有的士的宁等生物碱,镇痛效果是吗啡的1/10,但完全没有成瘾性,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实验更发现,经过特殊炮制的马交儿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抑制率高达87%。
老药工的炮制秘诀 "生马交儿有毒,炮制才是关键。"年近八旬的陈药师守着祖传手艺,坚持用童便浸泡、黄土掩埋的古法,他说:"急火炒到焦黄色,听见'噼啪'响就马上起锅,这时候药性最温和。"现在年轻人改用砂烫法,温度计测到220度立刻离火,倒是把老手艺数字化了。
那些年救人的民间偏方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马交儿救过不少人,跌打损伤用酒泡过的药酒擦;牙疼含颗炮制过的药丸;连顽固的偏头痛,老中医都会开几味配伍精妙的药粉,不过最神奇的要数治破伤风的"七厘散",马交儿配麝香,硬是把阎王殿的人抢回来。
是药三分毒的警世恒言 2019年某网红主播直播生吃"野生药材"闹出人命,后来鉴定就是误食了未经炮制的马交儿,这味药有个"七上八下"的说法:用量超过1克,轻则头晕呕吐,重则全身抽搐,所以中药房的规矩是:必须凭处方取药,还得当场看着病人服下。
新时代的传承困局 走访多个中药材市场发现,知道马交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马交儿的销量十年间下降了63%,倒是海外汉方诊所的订单量每年增长15%,这让78岁的采药人老黄很感慨:"以前满山都是,现在找棵野生的要翻三座山。"
实验室里的新生力量 好消息是,中国药科大学的团队正在研发马交儿透皮贴剂,这种新型外用药膏既能保留药效,又能避免内服中毒风险,更有意思的是,韩国学者发现马交儿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症有干预作用,相关论文登上了《Nature》子刊。
采药人的江湖规矩 "七月半,上山挖宝",这是采药圈的行话,有经验的采药人只取三年以上的老藤,用红绳系住根部留作标记,遇到成片生长的马交儿,总要留几株不采,说是"给山神老爷留买路钱",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守护着这种神秘药材的生长密码。
最后的忠告 如果您家里还有祖传的马交儿药方,千万记得:炮制不规范不如不用药,现在正规药店都有经过GMP认证的炮制品,价格不过几十块钱一克,那些吹嘘"野生特效"的网络销售,倒像是披着羊皮的狼,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得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传下去。
(全文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