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厨房里的中药铺|这些药食同源的宝贝你天天都在吃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前几天收拾冰箱时,发现妈妈偷偷塞进去的红枸杞已经占据了保鲜盒半壁江山,这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总被逼着喝的山药排骨汤,当时只觉得是普通食材,现在才发现原来家里长辈早就在用"中药"给我们做食疗了,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厨房里那些披着食材外衣的中药高手,它们可都是正儿八经载入《药食同源目录》的正规军。

【晨起一碗粥里藏乾坤】 清晨煮粥时抓一把的红枣和薏米,就是最经典的药食同源组合,新疆灰枣自带天然果糖,熬出的粥不用加冰糖就清甜适口,关键是它补血安神的功效比红糖水温和多了,隔壁王奶奶总说"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虽然夸张了点,但每天吃几颗当零食确实比吃保健品强。

说到祛湿消肿界的扛把子,那必须是薏米,不过要提醒下体质偏寒的姐妹,炒过的薏米才适合长期吃,我妈就常把薏米和赤小豆搭着煮,说是给熬夜追剧的我排湿气用的,有次偷喝她炖的甜品,发现里面还加了掰碎的莲子心,苦得我直皱眉,她却说这正是去心火的妙招。

【厨房里的万能配角们】 生姜绝对是家家户户的隐藏冠军,上次重感冒鼻塞,我妈切了几片姜加红糖煮水,趁热喝下去整个人都通透了,后来跟中医师朋友聊才知道,生姜皮是凉性的,风寒感冒要留着皮煮,而脾胃虚寒时要去皮用肉,现在每次切姜片我都仔细得很,生怕浪费了哪个部位。

炖肉时总少不了的八角和桂皮,其实都是温阳散寒的好手,记得去年冬天手脚冰凉,外婆教我用桂皮粉冲鸡蛋花,连喝三天居然真有改善,不过这些香料虽好,放多了容易上火,我家炖鸡汤永远只放两粒八角,多一点都不行。

【水果摊里的中药明星】 最近水果店新到的雪梨成了我家餐桌常客,北方干燥起来真是受不住,妈妈就把梨挖空填上川贝粉蒸熟,说是润肺止咳比吃药管用,刚开始我还嫌麻烦,直到某天喉咙痒得不行,吃了半个居然真的缓解了,现在每到换季,我都会主动要求吃这个"液体润喉糖"。

还有超市里常见的金桔,今年试着做了盐渍金桔酱,咳嗽初期含一勺,那酸甜劲儿比含片有效多了,不过要选表皮光亮的新鲜金桔,做法也简单:开水烫过晾干,裹盐密封半个月就能吃,只是做完满手发皱,看来古人说的"望梅止渴"真不是瞎编的。

【饮品区的养生担当】 办公室抽屉里的菊花决明子茶包快成精了,自从跟着同事学着喝这个,对着电脑十小时的眼睛都没那么干涩,有次出差忘带茶包,急得在药店现买,店员阿姨还说:"你们年轻人现在倒会保养,这组合清热明目最好。"

要说最意想不到的养生饮料,当属陈皮老白茶,潮汕同事带来的自制陈皮,切成细丝泡在年份白茶里,喝着有柑橘清香又不带苦涩,她说这是她们老家给小孩消食积的秘方,我现在饭后必来一杯,感觉肚子都没以前那么容易胀气了。

【使用秘籍和避坑指南】 虽说这些药材安全,但讲究可不少,比如同样补气血,红糖红枣适合女人,西洋参更适合熬夜加班的男性,有次看邻居大妈给孙子炖人参鸡汤,结果小孩流鼻血,这才知儿童要慎用大补药材。

保存更是门学问,我发现虫草花放在冰箱冷藏能存半年,而枸杞晒干后装进玻璃瓶反而容易受潮,现在学聪明了,所有干货都用封口夹伺候,还在橱柜里放了食品干燥剂。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真了不起,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经过千年验证变成生活里的健康密码,下次逛菜市场,不妨多看看调料区和干货柜,说不定就能解锁新的养生配方呢?对了,你家乡有没有特别的药食同源食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独家秘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