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身边朋友抱怨"年纪轻轻就开始养生了",保温杯里泡枸杞成了办公室标配,其实咱们老祖宗的中医智慧早就把养生刻进了骨子里,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中医中药到底是怎么悄悄守护咱们健康的。
要说中医最神奇的,就是它看人不看病的"整体观",去年我总熬夜写稿落下肩颈疼,去医院针灸时老医师边扎针边说:"你这是肝经堵了,最近压力大还总吃凉的吧?"吓得我赶紧坦白确实天天奶茶冰咖啡,这种把身体当精密仪器整体调理的思路,可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高明多了。
中药柜里那些琥珀色的瓶瓶罐罐,装的都是几千年验证过的宝贝,就说厨房里常见的生姜,风寒感冒煮碗姜糖水,夏天贪凉闹肚子切几片煮水,比西药副作用小多了,我奶奶活到九十岁还耳聪目明,每天拿红枣枸杞黄芪当茶喝,这些平价药材愣是喝出了燕窝的效果。
现在年轻人流行"朋克养生",其实中医早就给咱们打好了基础,办公室久坐腰疼的,试试午休时在后腰垫个装满艾草的布袋;对着电脑眼睛干涩的,菊花决明子泡水比眼药水温和;女生痛经别总吃止痛药,红糖姜茶加益母草煮蛋才是治本的法子,这些方法都是我外婆那辈传下来的,关键还不用吃各种化学药片。
不过得提醒一句,中药虽好也不能乱来,前阵子看网上有人把金银花当茶天天喝,结果喝出胃寒,老中医说这就像吃补品,得先辨寒热体质,像我这种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冬天就该多吃当归羊肉汤;要是爱上火的长痘,喝点绿豆百合粥比吃消炎药强。
现在连咖啡店都开始卖"四物汤"饮品,说明老传统正在焕发新生命,但咱们得明白,真正懂中医的不是跟风喝养生茶,而是学会看舌苔辨体质,上次我去抓药,医师看我舌头有齿痕,立马在方子里加了茯苓白术,这种个性化调理才是中医的精髓。
说到底,中医中药就像家里的老人,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讲究"治未病",与其等生病了狂吃抗生素,不如平时用山药煮粥健脾胃,拿陈皮泡水理气化痰,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是几千年医疗智慧的结晶。
最近我照着古籍学了"搓手养肝法",每天早晚揉搓掌心直到发热,没想到失眠还真改善了,所以说老祖宗的东西真没过时,关键看咱们会不会用,下次再看见中药铺,可别觉得那是老年人专属,里面藏着的可是能让年轻人少熬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