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生地黄的中药属性

一归堂 2025-04-14 科普健康 4873 0
A⁺AA⁻

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领域,生地黄是一味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它具有独特的中药属性,在治疗多种疾病和调理身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究生地黄的中药属性。

生地黄的基本信息

来源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者习称“鲜地黄”;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产地分布

生地黄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其中河南的怀地黄最为著名,是“四大怀药”之一。

生地黄的中药属性详细介绍

性味归经

  • 性味:甘、苦,寒。
  •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

分类 具体功效 主治病症
清热凉血 能清营血分之热,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等症状。 如清营汤,以生地黄与水牛角、玄参、竹叶卷心等配伍,可治疗热入营分证。
养阴生津 滋养阴液,补充人体津液,适用于阴虚内热、津伤口渴等情况。 治疗内热消渴,常与山药、黄芪、山茱萸等配伍使用。
止血 对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症状有止血作用。 如四生丸,与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同用,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 - 30g;或入丸、散;或熬膏。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取汁涂搽。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寒,湿滞腹满者忌服。
  • 生地黄忌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等同食。

生地黄的中药属性FAQ常见问题大全

问:生地黄和熟地黄在中药属性上有什么区别?

答:生地黄和熟地黄虽然都来源于地黄,但在中药属性上有明显差异,从性味来看,生地黄甘、苦,寒;熟地黄甘,微温,归经方面,二者都归心、肝、肾经,功效上,生地黄主要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而熟地黄侧重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血虚证,以及肝肾阴虚证,用法用量上,生地黄内服多煎汤,用量一般为10 - 30g;熟地黄用量相对较大,一般为9 - 15g,使用注意也不同,生地黄脾胃虚寒、湿滞腹满者忌服;熟地黄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问:生地黄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一般不建议长期服用生地黄,生地黄性寒,长期服用可能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本身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更不宜长期服用,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需要在体内经过代谢,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如果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生地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问:生地黄在食疗中有哪些常见的应用?

答:生地黄在食疗中有很多常见的应用,比如生地黄粥,将生地黄洗净切段,煎取药汁,与粳米一起煮成粥,此粥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等症状,还有生地黄蜂蜜饮,将生地黄加水煎煮后取汁,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具有滋阴润燥、清热生津的作用,可缓解阴虚内热引起的口干、便秘等问题,生地黄乌鸡汤也是一道不错的食疗方,乌鸡营养丰富,与具有滋阴补血作用的生地黄搭配,能起到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的功效,适合体质虚弱、肝肾阴虚的人群食用。

生地黄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其独特的中药属性使其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治疗疾病还是在食疗养生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使用生地黄时,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其属性和使用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保障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