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痤疮折磨的"战痘"往事
说起脸上长痘这件事,我简直能写出一部血泪史,从高中开始冒几颗零星痘痘,到大学时整张脸此起彼伏地爆痘,再到毕业后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反复过敏,前前后后折腾了七八年,试过各种网红药膏、美容院针清、甚至口服西药,钱花了不少,脸却越来越敏感,直到今年三月鼓起勇气走进厦门市中医院,才真正开启了"换脸"之旅。
初探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科
第一次踏进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时,我被眼前的阵仗惊到了——早上八点不到,候诊区已经坐满了戴口罩的年轻人,挂号单显示我的号排在第27位,心里正犯嘀咕,突然发现墙上贴着"痤疮专病门诊"的引导牌,跟着指示找到对应的诊室,发现这里专门开辟了痤疮治疗区,护士正在给患者做中药湿敷。
老中医的望闻问切让我傻眼
终于排到我看诊,接诊的是头发花白的陈主任,不同于其他医院快速开药的流程,她让我把口罩全摘下来,拿着个小手电筒在我脸上照了足足五分钟。"小姑娘,你这可不是普通青春痘啊",她指着我下巴连成片的囊肿痘说:"你看这些硬疙瘩,摸起来发烫,舌苔黄腻,是典型的湿热瘀滞。"接着又问了我熬夜习惯、爱吃的食物,甚至连经期准不准都问了遍。
最让我意外的是,陈主任居然让我张开嘴看喉咙:"扁桃体红肿,胃火也旺。"当场用钢笔在病历本上画了个人体图,标注出肝区、胃经、大肠经的位置,这种细致的问诊让我突然觉得,原来中医不是慢调理,而是精准打击。
颠覆认知的治疗方案
陈主任开的药方让我瞪大眼睛:
- 内服中药:每天早晚两次褐色的苦汤药,成分有金银花、野菊花、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的药材
- 外治三件套:
- 每周两次的中药熏蒸(用当归、丹参煮的水雾熏脸)
- 火针点刺(用烧红的细针快速扎破囊肿痘)
- 自制紫草膏外敷(黑褐色的中药软膏)
- 饮食禁忌:牛奶咖啡奶茶全部戒掉,连海鲜都要忌口三个月
刚开始听说要喝两个月中药,我心里直打鼓,但陈主任一句话让我坚持下来:"你这是十年攒下的毒,起码得给它三个月排毒期。"
那些让我哇哇叫的治疗现场
第一次做火针治疗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护士小姐姐握着酒精灯烤过的细针,在我脸上嗖嗖操作,感觉像被蚂蚁快速咬了几下,做完当天确实有点肿,但第二天那些顽固的大囊肿就开始瘪下去。
中药熏蒸倒是意外地享受,躺在热腾腾的药雾里,脸上涂着一层薄薄药膜,护士还会用粉刺针轻轻刮掉浮出来的白头,最神奇的是敷完自制的紫草膏,原本泛红刺痛的皮肤居然凉凉的很舒服。
三个月蜕变记
坚持治疗到第二周,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再疯狂爆痘,以前生理期必长的姨妈痘没再出现,原先留下的黑痘印也开始淡化,到第三个月,原本凹凸不平的脸颊变得平整,连毛孔都细腻了不少,现在素颜出门,同事都说我气色变好了。
过来人的避坑指南
- 挂号秘诀:一定要提前在公众号抢痤疮专病门诊的号,普通皮肤科可能不懂针对性治疗
- 准备功课:初次就诊别化妆,最好穿方便掀衣领的衣服(要做背部检查)
- 带好装备:医院提供煎药服务,但自己带保温杯更方便喝药
- 心态建设:前两周可能会经历排毒期爆痘,千万别慌,及时拍照给医生看
- 长期保养:现在我都养成了每晚泡脚、白天喝红豆薏米水的习惯
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
本来只想着治好脸上的痘,没想到顺带解决了很多亚健康问题:
- 常年手脚冰凉改善了
- 便秘情况明显缓解
- 睡眠质量提高(以前经常熬夜加重的症状)
- 连例假前的乳房胀痛都好转了
现在每次路过中医院都会特意去看看皮肤科的候诊区,看着那么多年轻面孔,真心觉得咱们这代人太需要这种系统调理了,如果你也在被痤疮困扰,真心建议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中医整体疗法,毕竟脸可是自己的,值得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