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脸上到底长的是什么啊?"估计很多人都对着镜子发出过这样的灵魂拷问,今天咱们就来唠点实在的,把螨虫、痤疮、粉刺这三兄弟掰开了说明白,别以为都是脸上的小凸起就随便处理,搞错了可是会留疤的!
【显微镜下的隐形杀手:螨虫】 你肯定见过晒被子时飘起来的灰尘里有小白点吧?那八成就是螨虫的尸体堆,这货可不是吃素的,它们最爱躲在毛孔里开party,特别是油性皮肤的朋友,摸完脸手指缝油腻腻的时候,可能就是上万只螨虫在毛孔里蹦迪。
最坑的是这玩意儿还会下崽,母螨一次能生50多个卵,想象一下你脸上的毛孔变成育儿所的画面,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对吧?不过它们倒是不挑食,啃油脂、吃角质、连毛囊里的营养都不放过,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早上起床鼻子油光发亮,用纸巾一擦还能看到黄白色分泌物——恭喜你喜提螨虫窝点。
【红肿警告:痤疮的真面目】 要说痤疮简直就是皮肤界的拆迁队,专挑你熬夜吃辣后搞事情,它最标志性的特征就是痛!那种按下去又肿又热的感觉,就像皮肤底下埋了颗定时炸弹,尤其是下巴和额头突然冒出的大红痘,十有八九是痤疮没跑了。
记住个顺口溜:"白头闭口是粉刺,红肿痛痒是痤疮",当你发现痘痘周围皮肤温度明显升高,甚至能看见血丝,那就是痤疮在作妖了,更可怕的是这家伙还喜欢搞连锁反应,挤掉一颗旁边立马跟着冒三颗,简直是皮肤界的传销组织。
【青春象征?粉刺的真相】 别被名字骗了,粉刺根本不是青春期才有的专利,现在20+的小年轻反而好多都不长痘了,倒是30岁左右的人突然开始爆粉刺,这玩意儿分两种:开口的黑头像火山口,闭口的白头就像皮肤里埋着小米粒。
重点来了:粉刺其实是皮肤自救失败的产物,当毛孔堵车的时候,角质细胞堆积形成角栓,活生生把自己憋成了粉刺,很多人觉得黑头挤出来爽,但暴力挤压只会让毛孔变大,第二天照样在同一个位置看见新的黑头大军。
【终极鉴别指南】 教大家三个超实用的判断方法: 1️⃣ 照镜子时间差:早上洗脸后啥都没有,下午突然爆出一大片的,多半是螨虫在搞鬼;要是连续几天同一位置反复冒的,要考虑痤疮;长期驻扎T区的小黑点,肯定是顽固粉刺。 2️⃣ 触摸测试法:轻轻按压没有痛感的是闭口粉刺,碰到就疼得龇牙咧嘴的绝对是痤疮,至于螨虫...你会感觉皮肤整体发痒像蚂蚁爬。 3️⃣ 放大镜观察术:用手机摄像头怼着脸拍(别嫌弃),看到毛孔周围有蜘蛛网状的血丝,说明螨虫已经安营扎寨;如果痘痘顶部发白且周围皮肤红肿,恭喜中奖痤疮;纯黑色小点点不用怀疑,就是陈年老黑头。
【自救攻略收好不谢】 对付螨虫要学"断舍离":每周用55℃以上热水洗床单,茶树精油滴在洗面奶里,重点是要坚持三个月以上,痤疮党请记住"消炎+控油"双管齐下,含水杨酸的护肤品是标配,但千万别叠加太多功效型产品,至于粉刺星人,定期用泥膜大扫除比什么都强,不过用完记得立刻补水,否则干得更厉害。
最后说个冷知识:皮肤科医生看痘痘位置能看出身体问题,比如左脸长痘可能肝火旺,下巴反复爆痘要查激素水平,所以该看医生的时候千万别硬扛,毕竟脸只有这一张不是?下次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