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的风到底是啥?别搞错了!

一归堂 2025-08-13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中医时,都会对医生嘴里频繁提到的“风”感到困惑——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就成了致病的关键?其实中医里的“风”可大有讲究,它既是自然界的现象,更是人体健康的隐形推手,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让无数人头疼的“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先说个大家最容易混淆的点:中医说的“风”跟天气预报里的东南西北风完全两码事,中医把“风”归为“六淫”之首,也就是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排第一的那个,这种“风”就像个狡猾的刺客,专门钻空子偷袭人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善行而数变”,翻译成白话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症状变化多端,你昨天还只是打个喷嚏,今天可能就发展成咳嗽发烧,明天又变成喉咙肿痛,这都是风邪在搞事情。

外感风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感冒,那种突然发作的头痛、怕冷、流清鼻涕,十有八九是风寒束表了,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后脖子特别僵硬,像是被无形的手掐住似的,这就是风邪聚集在太阳经的表现,有些朋友会问:“为什么我吹空调也会中招?”没错,现代生活里的冷气、电扇直吹,都相当于给风邪开了绿色通道,特别是出汗的时候毛孔张开,风邪就跟坐滑梯一样直接溜进身体里。

要说风邪最擅长的绝活,莫过于引发各种“动”的症状,眼皮跳个不停、手指脚趾莫名抽动、肌肉突然痉挛,这些看似小毛病的背后都有风的影子,更厉害的是,风还会带着其他邪气组团作案,比如风湿关节炎,就是风带着寒湿一起欺负关节;荨麻疹此起彼伏的红疹,那是风裹挟着热毒在皮肤上撒野,老话说“风为百病之长”,真不是夸张,很多慢性病最初都是从受风开始的。

说完外来的风,咱们再聊聊体内自产的“内风”,这个就有意思了,明明没刮大风也没开空调,偏偏出现眩晕、震颤、肢体麻木等症状,中医认为这多跟肝脏有关,现代人压力大、熬夜多,肝血不足就像池塘干了,养不住那些本该安分守己的“虚风”,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眼睛干涩、指甲脆弱、睡眠质量差等问题,有个典型例子是面瘫,早上起来突然发现半边脸不会动了,其实就是面部经络被内风搅乱了。

说到具体病症,不得不提让无数人苦恼的过敏性鼻炎,每到换季就喷嚏连天、清水鼻涕直流,中医管这叫“鼻鼽”,表面看是鼻子敏感,实际上是肺卫不固,给了风邪可乘之机,还有那些反复发作的皮肤瘙痒,抓完这里那里又痒,这也是风邪走窜的特性在作怪,有意思的是,中医治疗这类疾病常用防风、荆芥等解表药,就像给身体门窗加固,把捣乱的风赶出去。

对付风邪的办法其实也不少,饮食上可以适当吃点辛温发散的食物,像紫苏叶煮水、生姜红糖茶都能帮助驱散表邪,平时注意保护几个关键部位:后脑勺的风府穴、脖子后面的大椎穴、肚脐眼的神阙穴,这些地方最容易让风钻进去,有个简单有效的保健动作——搓热双手后捂住口鼻呼吸几次,能快速提升局部防御力,当然要是已经出现持续不适,还是要找专业中医师把脉辨证,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用药方案也千差万别。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吧?中医说的“风”可不是简单的空气流动,而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病理因素,它既能单独兴风作浪,也能联合其他病邪制造麻烦,下次听到医生说“你这是受风了”,千万别不当回事,记住老祖宗的智慧:避风如避箭,养生先固表,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学会识别身体的“风雨预警”,可比看天气预报更重要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