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里的「冷出来的痛」带你搞懂寒疝到底是咋回事

一归堂 2025-08-13 科普健康 1601 0
A⁺AA⁻

天儿一凉,不少人就开始这儿疼那儿不舒服,门诊上常遇到捂着肚子来的病患:“大夫,我这肚子一着凉就抽着疼,跟被攥住似的!”这种情况啊,在中医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寒疝,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听着陌生、实则离生活挺近的老毛病。

▶️ 啥叫寒疝?不是所有肚子疼都算数

先说个关键点:寒疝属于中医“疝证”的一种类型,但可不是随便哪个肚子疼都能往这上面靠,它的核心特征特别明显——遇冷发作或加重,得温则缓,就像冬天把手伸进冰水会瞬间刺痛,肚子里要是进了寒气,肠子、小腹这些地方也会“抽筋式”疼痛。

这种疼法很有特点:有时候是隐隐约约钝痛,像是有人拿着橡皮筋慢慢勒紧;严重时能疼得直冒冷汗,甚至弯腰打滚都缓解不了,最典型的是患者自己会发现,用热水袋焐一会儿,或者喝口热乎姜汤,疼痛就能松快不少,这就跟阴天下雨前关节酸痛一个道理,都是寒邪作祟的典型表现。

🔍 为啥会得寒疝?根源藏在生活习惯里

老祖宗早就说过“百病从寒起”,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恰恰给寒邪开了方便之门,我见过太多年轻人为了显身材穿露脐装,结果经期前后准保闹肚子疼;还有外卖小哥骑电动车风驰电掣,冷风顺着领口往里灌,时间一长脾胃就扛不住了。

常见诱因有这么几个: ✅ 贪凉成瘾:冰淇淋当饭吃、冰镇饮料吨吨灌,肠胃天天泡在冰箱里,早晚得出问题; ✅ 穿衣任性:腰腹部位保暖不到位,特别是三伏天空调对着吹,寒湿之气悄悄入侵; ✅ 饮食伤阳:整天吃沙拉轻食看似健康,但对脾胃虚寒的人来说,生菜瓜果反而耗损阳气; ✅ 体质底子弱:本身阳气不足的人,稍微受点凉就容易引发旧疾。

有个真实案例印象很深:去年冬天接诊过一位快递员大哥,他说每次送完早高峰快递,双手冻得通红不说,小肚子也跟着坠胀疼痛,问他才知道为了赶时间,早餐经常啃冷馒头配凉牛奶,这就是典型的内外夹击——外有严寒侵袭,内有生冷助纣为虐。

🩺 这些信号要小心!别把寒疝当普通胃病

很多人分不清寒疝和其他腹痛的区别,这里教大家几个鉴别要点: | 对比项 | 普通肠胃炎 | 寒疝 | |--------------|---------------------|---------------------| | 疼痛性质 | 胀痛为主 | 绞痛/刺痛 | | 诱发因素 | 吃坏东西 | 受凉/接触冷水 | | 伴随症状 | 恶心呕吐多见 | 放屁增多、腹泻少 | | 缓解方式 | 排便后减轻 | 热敷按摩有效 | | 发作规律 | 无特定时间 | 清晨、夜间易发 |

特别注意两种危险情况:一是疼痛突然加剧且持续不减,二是出现呕吐物带绿色胆汁或便血,这时候千万别硬扛,赶紧去医院排查急腹症,毕竟阑尾炎、胆囊炎等疾病初期也可能表现为腹痛。

🌿 中医怎么对付寒疝?驱寒+通络双管齐下

治疗思路其实很形象——就像冬天水管结冰堵塞,既要融化冰块(散寒),又要疏通管道(理气),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

① 内服中药调根本

经典方剂如暖肝煎堪称对症良方,当归补血活血,枸杞滋养肝肾,小茴香专攻散寒止痛,乌药行气导滞,对于手脚冰凉、怕冷明显的患者,还会加干姜、肉桂增强温阳之力,记得有个慢性盆腔炎患者,每逢月经前就小腹冷痛,坚持服用三个月后,不仅痛经消失,连常年冰凉的脚丫子都变暖了。

② 外治法快速救急

急性发作期可以试试这几个妙招: ✔️ 盐包热敷:粗盐炒热装布袋敷肚脐周围,利用渗透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艾灸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艾条悬灸15分钟,感觉热气往腹腔里钻就对了; ✔️ 穴位按摩:按揉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处)、关元穴(脐下三寸),每个穴位3-5分钟。

③ 食疗养生防复发

厨房里藏着很多天然驱寒食材: 👉 紫苏叶煮鸡蛋:新鲜紫苏叶20克+鸡蛋2个同煮,吃蛋喝汤,适合受寒初起; 👉 胡椒猪肚汤:白胡椒粒打碎塞进猪肚,文火慢炖至软烂,每周吃一次温补脾胃; 👉 红糖山楂饮:山楂干15克+红糖适量沸水冲泡,饭后饮用帮助消化积滞。

⚠️ 重要提醒:这几类人最容易中招!

根据多年临床观察,以下人群尤其要注意防范: ✨ 办公室久坐族:长时间静坐导致气血运行缓慢,加上空调房温度低; ✨ 产后女性:分娩损耗大量气血,月子期间若没做好保暖极易落下病根; ✨ 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体温调节能力,对冷热刺激更敏感; ✨ 老年体弱者:本身阳气衰退,如同烛火将尽,稍有风吹草动就易熄灭。

说了这么多,其实防治寒疝的关键就在“细水长流”四个字,与其等到疼得满床打滚再想办法,不如平时多留意这几个细节:晨起喝一杯温水唤醒肠胃;换季时及时添置护腰围兜;少吃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每天抽空做做八段锦里的“调理脾胃须单举”,身体的警报不会无缘无故响起,每一次不适都是在提醒我们该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