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朋友说"上火了尿黄尿痛",跑医院开抗生素又怕耐药性,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对付这类问题的妙招——利尿通淋的中药,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味藏在药房角落里的"泌尿系统清道夫",关键都是天然食材,喝对了连厕所都少受罪!
车前草:田间地头的"青筋草" 记得小时候拉肚子,奶奶总会去菜地揪几棵带籽的野草煮水,这种学名车前草的植物,可是中医眼里的"尿道清洁工",它长着猫耳朵般的圆叶子,种子黑亮亮的像芝麻,整株都能入药,新鲜车前草直接泡茶喝,能明显感觉小便变顺畅,特别适合夏天憋尿后膀胱发胀的情况,要是嫌麻烦,药店买的炒车前子装进纱布袋泡茶更方便,不过孕妇可得离远点,这玩意儿滑胎厉害。
瞿麦:妇科大夫的"通水管" 别被这名字吓到,虽然带个"麦"字,其实是石竹科的花穗,老中医常说"瞿麦通淋赛竹沥",特别是对女性尿路感染引起的灼热刺痛特别管用,抓一把瞿麦加红糖煮水,喝两天就能缓解那种"撒尿像刀割"的痛苦,不过这药性偏寒,手脚冰凉的姐妹要搭配生姜煮才行,不然肚子疼起来比尿痛还难受。
扁蓄:马齿苋的亲戚更好用 都说"马齿苋治痢疾,扁蓄通淋最拿手",这两种野菜长得像双胞胎,扁蓄的嫩茎带着特有的清香,晒干后煮水喝能冲刷尿道里的细菌,有个出租车司机师傅跟我透露,他们圈子里流传着用扁蓄+白茅根泡茶,说是开车久坐必备的"排尿时间表",不过这货苦得让人皱眉,建议加点蜂蜜调味,不然真坚持不下来。
滑石粉:古人随身携带的"应急包" 现在药店卖的滑石粉都是精细加工过的,可别小看这白白的粉末,古时候走镖的武师们腰带里都藏着小布包,遇到水土不服就冲水喝,它能把体内多余的湿热裹挟着排出去,特别是吃火锅烧烤后尿液发浑时最见效,不过现在市面上质量参差不齐,买的时候一定要选水飞法炮制的,不然容易吃到碎石渣。
海金沙:会开花的"液体吸尘器" 第一次见海金沙的人都会被惊到——这哪是草药?分明是蒲公英的近亲!它的孢子囊成熟后会爆出金黄色粉末,看起来像给草地铺了层金箔,收集这些孢子入药才是正宗用法,用纱布包好煮水,治疗尿路结石引起的断断续续排尿特别灵验,不过采集时节很重要,过了霜降孢子脱落就失效了。
灯心草:蜡烛芯里的大智慧 想不到吧?以前点油灯用的灯芯草还是一味良药,取中间白色的髓心煮水,喝起来带着淡淡的草香,专治小孩尿床和老人夜尿频多,有个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她们用灯心草糖水治好好几个总尿裤子的小朋友,不过这药材轻飘飘的,煮的时候要用茶杯扣住,不然容易被蒸汽冲得满锅都是。
木通:藤本植物的疏通本领 注意可不是电线杆上的那种木通哦!正品木通是碗口粗的藤茎,折断后有银白的髓心,老中医开方时常写"川木通",就是产自四川的道地药材,用它煮水泡脚特别有意思,不仅利尿还能引火下行,适合熬夜后脚心发热、小便短赤的情况,不过这药有点"霸道",用量宁少勿多,3克就够了。
通草:白色小棍的大能量 长得像迷你笛子的通草,其实是树木的髓心,别看它白白净净像卫生纸芯,煮出来的水却能打通全身水道,哺乳期妈妈堵奶时,用通草炖猪蹄既能下奶又能利水,可谓一箭双雕,不过这东西特别吸味,煮药时千万别用铁锅,不然喝起来一股锈味儿。
萆薢:山里的"祛湿高手" 这味药的名字念起来绕口,却是风湿关节痛伴尿频患者的救星,它长着带刺的藤蔓,根茎切片晒干后药用,有个快递小哥跟我说,自从喝了萆薢土茯苓汤,之前阴雨天膝盖疼、尿频的毛病都好了大半,不过这药需要久煎,小火熬半小时以上才能释放有效成分。
冬葵子:蔬菜种子的双重身份 秋葵的种子在中药里叫冬葵子,既是餐桌上的养生菜,又是通淋良药,用它煮粥能润肠通便,泡茶则利尿消炎,特别注意要买炒过的冬葵子,生种子含有少量毒素,有次邻居阿姨种的秋葵结籽太多,我就教她用盐焗的方法自制药用冬葵子,结果全家喝了一个月都没闹肚子。
使用这些天然"管道清洁剂"要注意:
- 别当饮料喝!每天最多喝两次,连续三天没改善就要停
- 脾胃虚寒的人(吃凉食就胃痛)要配生姜或红枣
- 孕妇、备孕期、哺乳期慎用,部分药材有抗生育作用
- 结石患者别光利尿,要配合多喝水多跳动
- 最好饭后一小时喝,空腹容易刺激胃
现在知道为什么老中医总说要"辨证施治"了吧?同样是尿痛,有人是湿热有人是气滞,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不妨先观察尿液颜色(深黄灼热属热,清白不畅属寒),再选择对应的药材,不过要是发烧腰痛或者血尿,千万别自己瞎折腾,及时去医院才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