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着下了好几场雨,隔壁张叔又拄着拐杖出来倒垃圾了,他这腿疼毛病好几年了,每次变天就发作,上楼都打颤,直到上个月他女儿从外地捎回几盒中药大追风,现在天天在小区里遛弯,见人就夸"这老方子真管用"。
说起中药大追风,可不是现代才冒出来的新玩意,翻翻县志馆藏的古药方手抄本,里面明明白白记着:"追风透骨散"专治风寒湿痹,是明清时期走方郎中的看家本事,现在的中药大追风就是在古方基础上改良的,光是我们镇上中药房,每年梅雨季能卖出上千盒。
这药最妙的不是见效快,而是能把老寒腿、月子病这些陈年旧疾连根拔起,去年我陪我妈去山里采艾草,遇见个采药的老师傅,他说以前挑夫走蜀道,必在背篓里放包追风药散,半路上淋了雨关节发僵,煮点药汤泡脚立马缓过来,现在制药厂把古法炮制结合现代工艺,做成蜜丸更方便携带。
拆开蜡封的纸盒,褐色药丸泛着油亮光泽,凑近闻有股浓烈的草药香,懂行的人都知道,这里面可都是实在材料:羌活祛游风,独活除深痹,威灵仙通经络,再加上川芎活血,木瓜舒筋,八味药材缺一不可,老药师教我辨认药丸断面,能看到细密的纤维纹路,这才是正宗道地药材的特征。
用法也简单,早晚各一丸黄酒送服,不会喝酒的用温开水也行,但效果总归差些,张叔刚开始吃时嫌药丸大,咬成两半嚼着吃,结果辣得直吐舌头——正宗的追风药就是要含着舌尖微微发麻才算数,现在他摸出门道了,服药后还会用粗盐袋热敷膝盖,双管齐下效果翻倍。
特别要说这药的"追风"特性,遇到天气突变最显神通,上周冷空气突然南下,我姑妈关节炎刚冒苗头,赶紧塞了两粒药丸,当晚就能安稳睡觉,不像西药止痛片治标不治本,这中药讲究把钻进骨头缝的寒气彻底逼出来。
当然吃药也有讲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要避开,肠胃不好的最好饭后服用,前阵子有个小伙子逞能,空腹连吃三丸,结果胃疼了一整天,老中医说这就像武火炖肉,火候过了反而伤身,按说明书剂量来最稳妥。
现在市面上打着"追风"名号的药膏不少,但真正用古法熬制的不多,辨别方法很简单:正宗的中药大追风遇热会融化但不成糊状,药香持久不刺鼻,最关键的是吃完后手脚心微微发热却不燥,那些添加西药成分的仿品,吃起来要么冰凉要么心慌,很好分辨。
前几天给老家寄包裹,特意买了十盒捎回去,舅舅打电话来说村里老人都托他问哪里能买到,现在年轻人虽然不信偏方,但看着长辈们走路带风的样子,也都跟着备上两盒应急,说到底,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经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