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精神病的中药治疗,千年古方如何应对现代精神危机?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疯了"就是急症?现代人对精神疾病的误解该改改了!

"隔壁王婶家儿子突然胡言乱语,是不是撞邪了?""张总开会时突然大喊大叫,怕是工作压力太大吧?"类似的情景在都市生活中并不少见,这些可能是急性精神病的典型表现——一种以起病急骤、症状剧烈为特征的精神障碍,西医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快速控制症状,但副作用常让人望而却步,而藏在古籍里的中医药方案,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关注......

急诊室里的"镇定剂":西药快攻下的隐忧

在三甲医院精神科,医生面对躁狂发作的患者往往会开出奥氮平、喹硫平等药物,这些化学合成药物确实能快速镇静,但随之而来的手抖、嗜睡、体重暴增等问题,让不少患者偷偷停药,去年接诊的程序员小李就是典型例子:因连续加班突发幻觉被送医,服用西药后虽然安静了,但整天像"僵尸"一样瘫在病床,眼神空洞得让人心疼。

老中医的急救箱:那些穿越千年的治病思路

翻开《黄帝内经》,"癫狂"篇章早有记载,古人认为这类急症多与"痰火扰心"相关,就像厨房油锅起火,光浇水(单纯镇静)不够,得撒把盐(化痰开窍),国医大师邓铁涛留下的"安宫牛黄丸加减方",正是这种治疗思路的延续,去年冬天,我用改良后的犀角地黄汤配合针灸,三天就稳住了一位砸东西患者的狂躁症状。

药房里的"秘密武器":几味常见中药的大用处

别以为治精神病就得用"虎狼之药",普通药店就能买到的生铁落,其实是一味天然镇静剂,配上甘草煎水,对付轻度躁狂效果惊人,还有野菊花枕头——这不是养生偏方,对伴有失眠的急性患者特别管用,最妙的是琥珀粉,冲服后既能镇惊安神,又不伤脾胃,特别适合体弱的老人小孩。

针灸铜人的现代启示:穴位里的急救密码

在广中医附属医院急诊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遇到极度兴奋的患者,先扎"十三鬼穴",这组源自孙思邈《千金方》的穴位组合,就像给失控的大脑按下重启键,去年抢救跳楼未遂的女孩时,针尖刚触到人中穴,原本疯狂撕扯衣服的她就渐渐安静下来,看着天花板喃喃:"好像有人往我脑袋里倒了杯凉茶..."

厨房里的疗愈术:食疗方也能救急

急性期过后,很多患者会出现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的"后遗症",这时候我会推荐"甘麦大枣粥"——别小看这三样家常食材,小麦养心,甘草调和,红枣补气,熬成糊糊让患者早晚喝,两周就能看见眼神重新活泛起来,还有个秘方:春天采的蒲公英晒干泡茶,专治发病时伴随的便秘问题。

中西医结合的破局之道:1+1>2的疗效密码

上月收治的建筑工地包工头,西药导致僵直性瘫痪,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会诊,我们采用"上午西药控症状,下午中药调体质"的方案:晨起服用少量利培酮,午后针灸百会、神门,配合天王补心丹加减,五天后他不仅能自主吃饭,还能笑着调侃自己"终于不用当木偶了"。

防复发才是硬道理:日常调理的三大法宝

急性期度过只是第一步,巩固治疗更需要智慧,建议患者每天敲打胆经(从臀部到脚踝外侧),这个简单动作能疏通郁结之气,还有个懒人功法:睡前仰卧,双腿贴墙抬臀,保持5分钟,对改善焦虑性失眠特别有效,最重要的是学会"情绪垃圾分类",准备三个本子分别记录开心事、烦心事、待办事项,这个方法救过不止一个抑郁边缘的患者。


温馨提示:本文所述方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急性精神病发作存在自伤风险,务必及时就医,中医药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方的情况很常见,切莫自行抓药,现在关注@中医精神科赵大夫,私信发送"急救方"获取整理好的古方今用手册,前100名还可免费领取《家庭护心指南》电子书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