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拾药箱翻出包陈皮,我妈瞅见直撇嘴:"这橘子皮还没扔够啊?"其实咱家里那些瓶瓶罐罐里,可藏着不少中医界的"扫地僧",今天带大家认认这些天天见面却不认识的中药朋友,看完保证你去超市买调料时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1. 厨房里的"千年人参"——黄芪】 这货绝对是中药界的劳模,长得像皱巴巴的鸡爪子,切片后倒是挺像老树皮,别小看这土黄色的干货,它可是"补气王者",广东人煲汤十有八九要丢几片,最绝的是它还能外用,去年我熬夜爆痘,老中医就让我用黄芪水洗脸,三天就消停了。
【2. 枸杞子的"亲戚"——淫羊藿】 别被名字吓到,这绿油油的叶子其实是正经药材,和枸杞同属茄科植物,叶片像放大版的银杏叶,山里采药人教过我辨认诀窍:叶子背面有透明油点的才是好货,现在健身房流行的"运动饮料"里常能见到它,抗疲劳效果比红牛实在多了。
【3. 川贝母的"平价替身"——浙贝母】 药店里贵得吓人的川贝母,其实有个"表亲"在浙江,浙贝母个头更大,表面还有层石灰粉,上个月咳嗽,老药师教我用浙贝母粉拌蜂蜜,效果不比几十块的枇杷膏差,不过要认准鳞茎上的"观音坐莲"纹,假货可没这特征。
【4. 厨房香料变"药引"——肉桂】 超市香料区那个带甜香的树皮,其实就是桂皮的亲戚,正宗肉桂要数广西产的"企边桂",断面紫红色带油纹,我奶奶治胃寒就用肉桂煮红糖水,那香味飘得邻居都来打听,不过孕妇千万别碰,这玩意活血得很。
【5. 藏在火锅底料里的"将军"——草果】 云南菜市场常见的八角形果实,其实是药典里的草果,表面带毛的才是地道货,闻着像混合了胡椒和柠檬,上次火锅加多了草果,麻得舌头打结——这辛温燥烈的性子,用量可得听老师傅的。
【6. 女生都该认识的"调经专家"——益母草】 野地里常见的杂草,开起花来倒是粉嫩嫩的,四月底去郊外,整片山坡都是摇曳的益母草花海,新鲜嫩叶焯水凉拌特别爽口,不过要认准叶子呈掌状分裂的特征,跟荨麻可别搞混了。
【7. 煲汤必备的"液体黄金"——茯苓】 超市卖的白色方块看着像薯片,其实是松树根下的"成长记念",真正的茯苓要选断面有"水波纹"的,炖鸡汤时放几块,汤头立马变得清亮不油腻,记得别用硫磺熏过的,天然茯苓应该有股淡淡的松香。
【8. 厨房角落的"止咳圣手"——杏仁】 可不是超市买的美国大杏仁,中药用的是苦杏仁,尖头带褐色皮的那种,捣碎后香气直冲天灵盖,不过这货有微毒,得煮熟透才能用,我爷爷咳喘就用杏仁配雪梨炖,效果比止咳糖浆还灵。
【9. 五香粉里的"隐形冠军"——小茴香】 绿帽子白身子的小颗粒,其实是伞形科植物的果实,新鲜的茴香苗能当蔬菜吃,晒干的种子才是正经药材,上次炖羊肉多放了点,香得全家人都夸,结果半夜渴醒三次——这玩意利水渗湿的效果太猛。
【10. 茶叶盒里的"降压高手"——罗布麻】 新疆戈壁滩上长的"野茶",叶子搓揉后有股特殊的青草香,看起来像绿茶却不用炒制,直接晒干就能泡水,我爸高血压多年,每天喝罗布麻茶配合吃药,血压计数字确实稳了不少。
这些中药界"熟面孔"其实大有来头,下次逛菜市场可别再错过了,不过要记住:鲜药偏猛,陈药性缓;用量宁少勿多,最保险的方法还是找中医师把脉开方,毕竟咱们普通人眼里的"滋补圣品",没准在专业人士看来是"定时炸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