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痔疮,简直是社畜们的集体伤痛,每天坐办公室超过8小时,外卖重油重辣,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这些现代生活标配不知不觉就把菊花推向了危险边缘,我本人就是典型受害者,直到遇见那位退休老中医开的药方,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对症下药"。
【那些年踩过的坑】 刚得痔疮那会儿,总觉得这是个难以启齿的毛病,药店里各种膏剂用了一箩筐,什么进口特效药都试过,结果总是好一阵又反复,最严重的时候上厕所就像上刑场,卫生纸上的血渍看着都吓人,后来实在熬不住挂了肛肠科,医生说已经发展到混合痔二期,再拖就要手术了。
转机出现在去年冬天,邻居王阿姨看我走路姿势怪异,悄悄给我塞了个泛黄的笔记本,说是她父亲(某中医院退休主任)手抄的秘方集,翻开第三页就写着"熏洗坐浴方",专治肛周肿痛出血,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按方子抓了这几味药:
槐角20g(掰开可见绿芯的最佳) 地榆15g(切片越薄越好) 黄柏10g(表面灰褐色带槽) 五倍子10g(敲碎后能闻到涩味) 花椒5g(川椒为上,麻舌不刺喉)
【厨房就是制药房】 把这些药材倒进砂锅,加两碗凉水浸泡半小时,开火煮到剩一碗药汁时关火,趁热倒入专用盆(普通脸盆也行),关键步骤来了:先用药雾熏蒸肛门,等水温降到40度左右再坐进去泡15分钟,刚开始可能会被热气呛得流泪,但坚持三天就能明显感觉肿块变小。
我连续用了两周,每天早晚各一次,原本充血的肉球像泄了气的皮球,排便时那种撕裂感消失了,最惊喜的是不再有黏腻分泌物,现在这个方子成了我家药箱常备,家人有点肛周不适马上派它上场。
【中药液vs西药膏】 比起冰冷的痔疮膏,这种温热药汤更能缓解括约肌痉挛,中药通过毛孔渗透,相当于给整个肛周做了SPA,而且成本真心低,五副药不过百元,够吃半个月水果的钱,见效速度确实比激素类药膏慢,但胜在治本——调理湿热体质才是关键。
【护理小窍门】
- 坐浴后擦干直接垫纸巾,千万别用肥皂清洗
- 白天多喝玉米须茶(新鲜玉米须煮水)
- 买中空环形坐垫,分散臀部压力
- 忌口期间把辣椒换成青花椒(适量不上火)
特别提醒:孕期、哺乳期的朋友慎用,青少年如果发现便血要先排除其他疾病,症状严重的千万及时就医,这个方子更适合早期调理,现在我终于敢安心吃火锅了,不过还是会自觉备好金银花茶,毕竟养护要持之以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