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阿婆念叨"儿茶煲汤清热气",我特意跑了淡水老街三家中药店,发现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要说这淡水老街的中药铺子,光是挂着"祖传秘方""古法炮制"招牌的就有五六家,但真问起儿茶,老掌柜们的反应可太有意思了。
先说最出名的"百草堂",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瘦老头,我刚开口问儿茶,他推了推眼镜直摆手:"小姑娘,我们这行医三十年,只听过普洱茶、菊花茶,哪有什么儿茶?"看他不像说假话的样子,我赶紧掏出手机查——原来儿茶还真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学名叫"儿茶膏",是某些特定树木的心材分泌物。
转去"同仁药行"时遇到个戏剧性场面,穿绸衫的老板娘正给客人包枸杞,听见"儿茶"二字突然提高嗓门:"上周才有个冒牌中医来骗货!"原来上个月真有个人拿片假茶叶来说要大量收购,结果被识破,老板娘神秘兮兮地从柜台底下摸出个小铁盒:"正宗儿茶膏都长这样,黑亮亮的像块石头,泡水才有金圈。"她指尖捏着的那点黑疙瘩确实不起眼,放在白瓷盘上像颗老鼠屎。
在"回春堂"倒是见到真家伙,穿中山装的老中医从玻璃罐里取出块暗红色茶砖,掰下一小角让我闻,这味道又苦又涩,带着股陈年木香,确实和普通茶叶天差地别。"这是云南勐海的老树儿茶,要埋在土里发酵三年才能用。"老爷子边说边往我手里塞了张泛黄的纸片,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小儿积食可用儿茶3克"。
回家路上越想越蹊跷,明明《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为啥淡水中药店十家倒九家都没见过?蹲在菜市场门口看阿婆们挑草药,才听卖石斛的阿伯道出实情:"现在年轻人谁认得儿茶?都是些老中医开方子才用,药店怕压货都不敢多进。"他指着摊位上晒干的龙眼核笑道:"其实你们要的'有儿茶',说不定就是这些野山茶混着鸡内金炒的。"
这话倒点醒了我,上网一查才发现,市面上叫"儿茶"的至少有三样东西:正经中药材儿茶膏、民间偏方用的山茶梗、还有奶茶店卖的调味饮料,难怪中药店老板们个个都说"没见过",原来此儿茶非彼儿茶。
转天特意带了块云南茶砖去拜访老中医,老爷子对着阳光端详半天,突然一拍大腿:"错不了!这才是治孩子疳积的圣药。"他教我把茶砖捣碎,和着蜂蜜冲水给孩子喝,说来也神,邻居家小宝连着三天喝这个,原本胀鼓鼓的小肚腩真就消下去了。
现在每次路过中药店,我都会多看两眼柜台角落,还真在"济世堂"发现个新大陆——他们把儿茶和六耳苓、鸡屎藤这些冷门药材摆在最下面那层,老板娘看我盯着瞧,叹口气说:"这些都是给老主顾留的,现在年轻人嫌麻烦,宁可去网红店买养生茶包。"
要说这淡水中药店到底有没有儿茶卖?答案要看您找的是哪种"儿茶",要是治病的老方子,还得碰运气找懂行的老字号;要是随便买个茶饮,满大街奶茶店都有带甜味的"儿童茶",不过真遇上孩子积食发烧,我还是更信老中医抽屉里那块黑乎乎的茶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