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让人揪心,跑医院排队挂号吧,动辄几百块还不一定见效;硬扛着不吃西药又怕拖成慢性支气管炎,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对付咳嗽的妙招——几味常见中药搭配着喝,润肺止咳还不伤身子,今天就给大家唠唠我亲测有效的"中药止咳套餐"。
【川贝母:咳嗽界的急先锋】 说起治咳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川贝母,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我嗓子痒得整宿睡不着,试了各种含片都没用,后来邻居张婶给了我个方子:川贝3克捣碎,加半个梨炖汤,没想到当天晚上就睡安稳了,连着喝两天,喉咙里像敷了层薄荷糖似的清爽,现在家里常备川贝粉,只要感觉嗓子冒烟,马上冲杯川贝雪梨水,比吃消炎药还管用。
不过要提醒大家,真正能止咳的是地道的松贝母,市面上有些打着川贝旗号的其实是平贝母,效果差挺多,买的时候认准"松贝"字样,颗粒越小越值钱,当然假货也少,要是嫌麻烦,药店里的蜜炼川贝枇杷膏也是懒人福音,早晚一勺兑温水喝,特别适合上班族应急。
【陈皮:厨房里的化痰高手】 有次在广东同事家吃饭,发现他们煮汤必放新会陈皮,一问才知道,这看似普通的橘子皮晒足三年,竟是化解浓痰的利器,上个月我家娃半夜咳得小脸通红,痰音呼噜呼噜响,翻出婆婆寄来的五年陈皮,剪两指甲盖大小的丝,加两碗水煮成琥珀色,晾温后给娃当水喝,第二天晨起听她咳嗽明显清爽多了,连着喝三天,黄痰彻底消失。
新会陈皮确实金贵,日常调理用普通陈皮就行,判断陈皮好坏有个笨办法:掰一小块放嘴里嚼,年份够的回甘明显,劣质品只会苦得龇牙咧嘴,现在我家炖肉煲汤都扔几片,既能去腥还能预防咳嗽,一举两得。
【甘草:润肺界的万金油】 要说最百搭的止咳中药,当属甘草,小时候感冒咳嗽,奶奶总用铝箔包着的甘草片给我含,现在想想,那丝丝甜味里藏着止咳化痰的大智慧,上周闺蜜来诉苦,说连续熬夜加班后干咳不断,我给她支了个招:生甘草5克加罗汉果半颗,沸水焖泡代茶饮,才喝两天她就发消息说:"终于不用半夜坐起来喘气了!"
甘草虽好可不能贪杯,每天别超10克,我现在办公桌上常年备着甘草+麦冬+胖大海的组合茶包,讲话多嗓子哑时泡一杯,比含喉糖管用十倍,不过要注意,高血压患者要少喝,这组合偏温热,体质燥热的可以加点菊花平衡。
【枇杷叶:被忽略的止咳猛将】 很多人不知道,药店里灰扑扑的枇杷叶才是止咳圣品,去年清明回老家,看见大伯在院里收集枇杷叶,说要熬膏治孙子的百日咳,跟着学了一招:新鲜枇杷叶刷掉绒毛,拌蜂蜜装玻璃罐腌一周,每次取两勺泡水,那股淡淡的枇杷香混着蜜甜,喝下去从喉咙到胃都暖暖的,坚持喝了半个月,困扰多年的晨起干咳竟好了大半。
现在市面有现成的枇杷膏,但自己动手更安心,注意一定要选叶背绒毛完整的,刷洗时戴手套防过敏,熬制时加冰糖和川贝粉,冷藏保存,随喝随取特别方便,唯一缺点就是太费叶子,我家枇杷树都快被薅秃了。
【实用搭配指南】 单味药虽好,巧妙搭配效果翻倍,这里分享几个我常用组合:
- 川贝+雪梨:适合干咳无痰,睡前蒸碗吃,比吃安眠药管用
- 陈皮+山楂:积食引起的咳嗽必备,消食化痰两不误
- 甘草+桔梗:教师、主播等用嗓过度者救星,润喉护嗓
- 枇杷叶+白萝卜:黄痰多时煮水喝,清肺热效果显著
最后唠叨一句,中药虽好也要对症,风寒咳嗽(痰白稀)宜配生姜,风热咳嗽(痰黄稠)需加菊花,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最好先咨询中医师,把这些草木精华当成日常保健,比生病乱吃药强百倍,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可比抗生素温柔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