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街坊邻居们注意啦!最近总听人说在菜市场买中药被坑,花大价钱买的人参切片泡水没味道,药房抓的当归炖汤发酸...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讲讲,到底该怎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望闻问切样样通 肉眼识破"整容脸"
-
看颜值更要察细节 真药材就像精心打扮的姑娘,该有的"配饰"一样不少,拿金银花来说,正品表面应有细密绒毛,要是看着油光水滑得像抹了发蜡,八成是硫磺熏过的"美容货",再比如党参,断面要有明显菊花心纹路,要是切成土豆片似的光滑,赶紧撂下走人!
-
鼻子比眼睛更可靠 老话说"香不过麝香,臭不过阿魏",好药自有本色香气,当归应该有股淡淡的甘甜,要是冲鼻辣眼,准是掺了工业香精,特别警惕那些闻着刺鼻的中药材,很可能是用化学染料处理过"翻新"的。
-
舌头才是终极裁判 别怕苦,真黄连咬一小口能麻半天舌头,假家伙顶多让你皱皱眉,试药时记得先含口水,舌尖轻舔立即吐掉,正宗牛黄入口会有窜天猴般的清凉感,假货顶多凉水漱口的错觉。
火眼金睛辨五招 假药无处藏身
-
水泡现原形 取几粒枸杞子丢进温水杯,正品会像跳水健将般上下翻腾,水色渐变金黄,染色枸杞可老实了,泡半天还是死气沉沉,水浑得像泥浆水,冬虫夏草更明显,真虫草泡水后虫体与草分离,假虫草直接散架成面粉坨。
-
火烤见真章 抓把红花放锡纸上烤,纯正品会噼啪爆响,香味四溢,掺假货就像受潮的鞭炮,蔫蔫地冒黑烟,艾绒更是要点火验明正身,好艾绒燃烧顺畅,灰烬洁白细腻,劣质品烧得磕磕绊绊,灰里还夹杂黑渣。
-
折不断必有鬼 试过把甘草茎弯成U型吗?真材实料能弯成虾米不断裂,掺糖霜的次品稍用力就咔嚓折断,三七更明显,正宗的摔地上能弹两下,假三七直接碎成八瓣饺子馅。
这些坑千万别跳!常见作假套路大起底
-
偷梁换柱计 最阴险的是"半真半假",比如人参须插竹签增重,天麻注铅块压秤,去年隔壁王婶买的鹿茸片,看着挺威风,拿吸铁石一碰全粘住了——好家伙,铁皮镀鹿毛!
-
旧药新卖术 发霉的茯苓刷层滑石粉装新货,虫蛀的党参喷酒精回炉再造,记住但凡药材表面过分光滑亮丽,保不齐是"翻新车",正经晾晒的药材多少带点自然褶皱。
-
移花接木掌故 用便宜近亲冒充贵族药,拿北沙参充野生人参,拿菊科植物顶替石斛,去年曝光的某网店"野山参",检测出来竟是萝卜刻的模子,真是离了大谱!
救命指南请收好 避坑口诀要记牢
-
认准正规军 三甲医院周边的老药铺最靠谱,玻璃橱窗里药材分类码放,每种都带质检报告,网购认准"国药准字+GMP认证",某宝上月销过万的"祖传秘方"店,十个有九个是义乌发货!
-
价格离谱要警觉 天上不会掉馅饼,五十块钱想买纯野生灵芝?店家怕是要倒贴人工费,记住古训:贵有贵道理,但过于便宜的"漏"往往都是陷阱。
-
保存不当也白搭 就算买到真药材,防潮防虫不能马虎,人参要裹报纸塞米缸,阿胶得包保鲜膜冷藏,陈皮必须定期翻晒,去年张叔囤的西洋参,结果梅雨季全霉变,白白损失半个月退休金。
最后教大家个绝招:买贵重药材留小样,比如买虫草时故意掰断几根,当场泡水检验,记住所有检测都要在付款前完成,毕竟现在退货比登天还难!关注我下期揭秘《中药房那些见不得人的潜规则》,咱们接着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