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艾草真新鲜!""您看这党参,纹路多漂亮!"走进湖北蕲春的李时珍中药材交易市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裹着药香扑面而来,每年这个时候,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药商都会带着"家当"赶来,把占地80亩的交易中心挤得满满当当,这场以"医圣"之名延续了24届的盛会,早已成为中医药行业的风向标。
要说这交易会的来头可不小,当年李时珍踏遍蕲春山水写下《本草纲目》,谁承想四百年后,他家乡的药市竟成了全国中药材交易的"晴雨表",如今走进市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足有篮球场大的"荆楚药都"牌匾,底下整齐码放着当归、黄芪、金银花等上千种药材,老药农们蹲在摊位前,手指沾着唾沫翻看药材断面,这种传统的"看货"方式在这里延续了几百年。
今年交易会上最抢眼的当属"蕲艾"专区,您可别小看这几捆灰绿色的艾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蕲艾年产值早就突破30亿,65岁的陈大爷守着自家摊位,边整理艾条边念叨:"往年都是药贩来收,现在直播间里天天喊'上链接',我这孙子专门回来帮我拍短视频。"说着掏出手机展示直播间画面,屏幕上"蕲春五年陈艾"的字样闪得飞快。
转过三个长廊就到了贵细药材区,这里摆着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贵族",安徽药商老张正跟藏族同胞比划手势:"去年藏红花卖断货,今年特意多备了两倍货。"他身后的冰柜里,一盒盒虫草用保鲜膜包得严严实实,标签上的价格让人倒吸凉气,不过老张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了,"以前靠信息差赚钱,现在年轻人都上网比价"。
最热闹的还得数"药膳一条街",冰糖雪梨炖川贝的甜香混着当归生姜羊肉汤的鲜味,勾得人直咽口水,广东来的王师傅现场演示"三蒸三晒"制熟地,黑亮的膏体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我们这古法炮制可金贵了",他舀起一勺给围观群众尝鲜,"现在年轻人喜欢做成阿胶糕,不过老行家还是认传统工艺"。
要说这交易会的生命力,还得看它怎么跟着时代变,前几年还都是现金交易,现在满场二维码收款声此起彼伏,市场管理部主任小刘指着头顶的LED大屏说:"实时显示全国八大药市价格,大数据给药农指路。"角落里的电商服务中心更是热闹,二十多个直播间同时开播,主播们举着灵芝孢子粉讲解功效,背景音里不时传来快递车装货的吆喝。
不过老辈人最爱的还是"药王"广场,每天清晨都有人在这尊12米高的李时珍铜像前焚香祈福,据说摸摸铜像手里的《本草纲目》能保平安,78岁的刘大夫摆了个临时诊台,免费给药商把脉。"当年李时珍尝百草,我们现在更要守住药效这条命根子",他翻开泛黄的医案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地送来的疑难病例。
夜幕降临时,交易中心反而更热闹了,装卸工开着叉车穿梭在堆成小山的药材包间,冷链车冒着寒气装运新鲜石斛,市场门口的大排档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商,烤鱼香气里夹杂着各地方言。"明天去亳州考察冷库技术""咱那合作社该上溯源系统了"......觥筹交错间,谈的都是中医药发展的新门道。
从明代万历年间的"药船会",到如今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现代化市场,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交响,当无人机航拍镜头掠过熙攘的人群,那些五颜六色的药材摊位,恰似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诉说着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