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研"这两个字,怕是连很多老中医都得愣上三秒,但要是说"中药炮制",那可就是门传承千年的手艺了,最近跟着隔壁药铺王师傅学艺,才算搞明白这烧烧弄弄里的门道。
【烧出来的药性乾坤】 那天瞅见王师傅在后院支起砂锅,白术片在锅里翻腾得滋滋响。"这是在做蜜炙?"我搭话道。"毛头小子懂啥?"王师傅边搅动边解释:"这叫煅煨,文火慢烧去燥性,你看这白术,生片偏燥,炒过就温补脾胃。"说着抓起把麦麸撒进去,顿时焦香扑鼻。
老药工都有套看家本事,当归要酒炙引药入肝,杜仲得用盐水炒引药入肾,最绝的是地龙这味药,净干后要放在瓦片上文火焙酥,稍不留神就烧成炭,去年药铺收了个学徒,愣是把蝉蜕烧成了灰,被王师傅骂得狗血淋头。
【铁碾槽里的秘密】 烧好的药材还得过研药这关,王师傅家传的青石碾槽,沟壑里还沾着陈年药渣。"左手推碾要稳,右手添药得匀",他边说边把延胡索倒进槽里,只见黑褐色的颗粒在石碾下慢慢变成细粉,阳光下竟泛着金丝。
现在年轻人图省事,直接把药材塞进粉碎机,可机器高速旋转产生的热量,能把薄荷这类挥发性药材的药性全赶跑了,上个月药铺接了批西洋参粉的单子,王师傅硬是带着我们手工研了整整两天,手指头都磨出了血泡。
【火候里的生死时速】 要说最考验功夫的,当属"炒炭存性"这手绝活,前些天见王师傅炒蒲黄,砂锅里温度计指着180度,竹铲翻飞间,金黄的花粉转眼成了焦褐色,可又不能过了火候变成黑炭,这需要眼观七分色、鼻嗅三分味,稍有差池整锅药就报废。
有回药铺接了张急诊用的三七粉订单,王师傅愣是在灶台前守了通宵。"急火出猛药",他边擦汗边解释,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砂锅里的三七块渐渐泛起鱼眼泡,天亮时那批药救了个车祸伤员,家属特意来送了锦旗。
【老手艺的新生机】 别看现在医院都用上了低温破壁机,可有些祖传秘方非得手工烧研不可,城西李记药铺的安宫牛黄丸,坚持用铜锅吊蜡做丸衣,说是机器压的蜡皮太死板,影响药效渗透,去年中医药研究院还专门来找王师傅,研究他手掌老茧对研药均匀度的影响。
不过这行当确实越来越冷清,我问过王师傅收不收徒,他吧嗒着旱烟说:"现在小年轻谁受得了这苦?光是记住三百多种药材的火候时辰,就得熬坏三本笔记。"倒是他闺女在短视频平台直播研药过程,百万网友看着青石碾槽直呼解压,也算意外收获。
夕阳把药铺的布幌染成暖黄色,王师傅又在给新到的阿胶块刮毛,砂锅里飘出的药香混着炊烟,让人想起《本草纲目》里那句"修治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这烧烧研研的手艺,终究是要把时光熬成药,才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