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拾药箱翻出包去年的陈皮,发现里面竟藏着个硬邦邦的橘子皮,老中医爷爷说过"中药全身都是宝",这些被丢掉的壳其实大有乾坤,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中药壳里藏着多少养生智慧。
陈皮:越陈越值钱的橘子皮 很多人知道广东新会陈皮贵过黄金,却不知道药房里卖的都是晒干的橘皮,新鲜橘皮气烈窜喉,经过九蒸九晒后,挥发油转化成更温和的陈皮素,我家泡茶常放两片,既能解腻化痰,还能让白粥喝出高级感,记得要用密封罐存着,每年拿出来晒晒太阳,年份越久止咳效果越好。
苦杏仁:藏在尖壳里的剧毒与良药 第一次见中药铺敲碎杏仁壳时差点报警,原来外壳含氢氰酸确实有毒,但经过20斤清水浸泡、九蒸九晒的炮制,毒素分解后剩下的就是润肺平喘的宝贝,现在药店都卖去皮的杏仁,其实完整带壳的反而容易保存药效,只要不生吃就安全。
薏苡仁:珍珠般的祛湿神器 超市买的薏米都是开槽去壳的,其实完整带珠状硬壳的才是真正的中药薏苡仁,这层麸皮含有超高的膳食纤维,熬粥时千万别剥掉,湿气重的人煮水喝,壳里的油脂能带着有效成分慢慢渗出,比破壁机打粉的效果好得多。
槟榔:不只是嚼出来的癌症 作为南方常见药材,槟榔壳才是真正入药的部分,切成指甲盖大小的焦槟榔片,炒山楂配着熬水,专治小儿积食,不过要认准正规炮制过的,路边摊的荖叶槟榔含有大量石灰,和中药完全是两码事。
荔枝核:消滞止痛的岭南秘方 每次吃荔枝我都把核留着晒干,这不是穷讲究,荔枝壳煮水擦身能止痒,核捣碎冲酒专治睾丸肿痛,去年邻居家小孩疝气发作,老中医就用盐炒荔枝核研末敷肚脐,三天就缓解了。
这些中药壳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看似不起眼却身怀绝技,不过再好的药材也要对症,像杏仁壳处理不当可能中毒,孕妇用薏米壳要谨慎,建议大家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毕竟有些壳的妙用连《本草纲目》都要特殊炮制呢,下次看见中药渣里的小壳子,可别急着当垃圾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