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里那个治失眠的瓜子金怎么越来越贵了?"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箱里,能替代它的宝贝多着呢!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民间的安神妙药,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实在方子。
先说个有意思的事儿,上个月隔壁王婶天天翻来覆去睡不着,去医院抓了三副瓜子金都没见好,后来她闺女从中医药大学带回来个小方子,用晒干的橘子皮煮水泡脚,没想到连着三天都睡得香,这里说的橘皮可不是普通的陈皮,而是要选那种带着白瓤的青皮,老药工都知道这叫"合欢皮",跟瓜子金比起来,价格连零头都不到。
说到合欢皮,这可是有千年历史的安神良药,记得小时候在药材市场玩,总看见老师傅把晒得卷卷的树皮称作"解郁花",现在才知道这树皮就是合欢树的外衣,熬出来的汤带着股淡淡的甜味,喝下去整个人都松快了,要是嫌煎药麻烦,直接拿干花泡茶也行,睡前半小时喝上一杯,比数羊管用多了。
再说说厨房里就能找到的宝贝——酸枣核,别小看这玩意儿,可是正儿八经的"东方褪黑素",去年我表姐考研那会儿,天天晚上嚼几颗烤过的酸枣核,说是比吃安眠药还管用,不过要记住得选那种饱满油亮的,发霉的可千万别用,现在超市里也有卖酸枣仁胶囊的,但老辈人都说不如自己炒制的实在。
讲到茯苓饼,老北京人肯定不陌生,但这白白嫩嫩的小家伙可不只会做点心,熬粥时抓一把碎茯苓,比什么助眠茶都顶用,我们村有个九十岁的张大爷,每天清晨都用茯苓粉冲蛋花汤,喝了三十年照样耳聪目明,不过新鲜茯苓有点小毒,一定要买炮制过的药膳茯苓才安全。
最近发现个新大陆——柏树籽,清明扫墓时特意问了山里的采药人,原来这墨玉似的小颗粒专治心慌气短,做法也简单,把柏树籽装进纱布袋,当汽车挂件似的随身带着,时不时拿出来闻闻,那股清冽的香气比香水安神多了,不过孕妇可得离远点,这玩意儿活血得很。
压轴的必须是端午必备的石菖蒲,记得外婆总在门框上挂这种剑形草叶,说是能驱邪避秽,后来我查资料才明白,这绿油油的叶子煮水擦身,比风油精还提神,要是觉得苦,加点冰糖腌成蜜饯,含在嘴里慢慢嚼,比吃薄荷糖健康多了,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少用,毕竟这东西性子烈。
这些土方法虽然简单,但真要见效还得讲究个"巧"字,就像我二舅妈治神经衰弱,把酸枣仁和合欢皮缝在枕头里,睡了三个月就把吃了五年的西药停了,不过各人体质不同,试方子前最好找中医师搭个脉,免得好心办坏事,说到底,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都在这些草木之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