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药材有哪些?这十大湘味药材你认识几个?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咱们湖南的大山里可藏着不少宝贝!前些天陪老妈去邵东廉桥药材市场转悠,才发现原来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底子这么厚实,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那些带着"湘"字号的中药材,保准让你涨姿势!

【湘莲:长在水里的"中药枸杞"】 要说湖南最出名的中药材,头把交椅非湘莲莫属,不过别以为它只是莲子粥里的配角,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养心高手",记得去年在湘潭采风,老中医教我辨认:正宗湘莲两头尖尖像小船,表皮还有层霜粉,当地人拿它炖猪肚治失眠,配银耳羹润肺,连壳煮水都能退火,不过要买得认准"湘莲"商标,市面上打着灯笼的可不一定都是正品。

【黄精:九蒸九晒的"仙人粮"】 在张家界采风时,山民指着岩缝里一丛丛马尾状的植物说:"这是野生黄精",这玩意儿可是道教炼丹的"仙药",《本草纲目》里都说它能"补诸虚",湖南人最会拿它泡酒,九蒸九晒后配上黑枣枸杞,喝着像蜜糖水却能解乏,不过现在市面上很多切片黄精,记住挑断面黏稠的才是好货。

【百合:不是兰州独美】 龙山百合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是中药材,去年去沅陵拜访药农,老师傅教我辨别:龙牙百合鳞片肥厚,煮汤自带甜味不用加糖,咳嗽痰多时拿它炖雪梨,比吃药片管用,但要注意市场上染色的硫磺百合,自然晒干的应该带点黄芯。

【枳壳:橘子树上的"气袋子"】 在沅江边看枳壳树才懂啥叫"橘生淮南则为枳",这浑身长刺的果子看着丑,却是理气的好东西,老药工教我认:道地沅枳壳个大如拳,表面油室明显,春天摘未成熟的青枳壳泡茶,专治胸腹胀闷,不过现在好多外地枳壳冒充,认准"湘枳壳"钢印才正宗。

【茯苓:松树根下的"白馒头"】 记得在靖州苗寨看见个神奇景象——松树根上长着白花花的块状物,当地药农说这就是"四时神药"茯苓,不管寒热虚实都能配伍,他们教了个土方法:新鲜茯苓切薄片蘸蜂蜜,比超市卖的零嘴健康多了,不过要注意人工栽培的茯苓断面发白,野生的会有淡黄色筋脉。

【玄参:地窖里的"黑人参"】 在邵东药材市场开过眼,黑不溜秋的玄参堆得像小山,老板说这是"浙八味"之一,不过湖南产的更清火,他们拿玄参配麦冬煮茶,专治喉咙痛,但要认准断面乌黑发亮、嚼着粘牙的,有些劣质品泡水会掉色。

【白及:山崖上的"伤科圣手"】 去新宁崀山玩时,导游指着石缝里的白花说:"这就是白芨",这娇贵的药材得长在向阳的石灰岩上,挖起来特别费劲,老辈人拿它磨粉止血,现在美容院用来做面膜,不过真货应该像冻胶一样半透明,闻着有淡淡甘香。

【艾叶:端午门前挂的"养生草"】 在汨罗参加端午药市才知道,艾叶分蕲艾、北艾、湘艾,咱们湖南产的艾叶叶片背面带灰白绒毛,揉碎了香气直冲脑门,当地人不光用来艾灸,还拿艾草煮鸡蛋、泡澡,不过要选端午节前后采收的,这时候挥发油最足。

【金银花:不是只有河南有】 别以为只有密县金银花出名,咱们隆回产的"湘蕾银花"可是药典里的正品,前年在小沙江亲眼见过,凌晨四点药农就背着竹篓进山抢收含苞的金银花,好的金银花应该花针紧细,绿白相间,泡水后上下漂浮像跳舞。

【七叶一枝花:毒蛇克星】 在郴州莽山徒步时,向导指着林下带斑点的叶子说:"这是重楼,苗医叫七叶一枝花",这玩意儿确实神奇,整株入药能解毒消肿,不过现在野生的越来越少,种植的叶片偏圆,买的时候要仔细辨认。

其实湖南还有杜仲、栀子、吴茱萸等上百种道地药材,就像散落在三湘四水的明珠,下次去张家界、崀山这些地方玩,别光顾着看景,留心找找山沟里的"中草药博物馆",不过要提醒各位,不认识的野草千万别乱采,买药材还得去正规药店,最近发现个宝藏——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标本馆免费开放,周末带孩子去涨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