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长着的"天然消炎药"
前些年回老家探亲,正赶上隔壁王婶嗓子疼得说不出话,她家闺女小芳翻过两座山,挖回来一捆绿油油的草药,熬了碗黑乎乎的汤药,没想到王婶喝完当天就能出声了,这让我对这个土名叫"开喉箭"的野草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跟着村里老中医上山采药,才知道这看似普通的野草竟是中医眼里的宝贝。
开喉箭到底是何方神圣
老中医告诉我,开喉箭其实是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别名,这味药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算起来少说也有两千年的药用历史,每年端午前后,秦岭山麓的背阴处就会冒出成片紫红色花朵,底下藏着卵圆形的根茎,这才是入药的宝贝,有经验的药农都知道,三年生的根茎药效最好,挖出来晒干后断面泛黄,闻着有股淡淡的苦香。
专治各种不服的嗓子痛
说起开喉箭最拿手的本事,那必须是对付咽喉问题,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我们小区很多孩子反复发烧喉咙肿,我用开喉箭配伍甘草、金银花煮水,每天给孩子当茶饮,三天准能压住火气,其实古人早就摸透了它的脾气,《本草纲目》里就写着:"射干利咽豁痰,降火解毒",像教师、主播这些靠嗓子吃饭的职业,家里备点准没错。
不过可别小看这味药,它不仅能清热毒,对风寒引起的咽喉不适也有奇效,去年冬天我受凉喉咙痒得难受,老中医教我把开喉箭和生姜一起捣碎,外敷天突穴,当晚就不痒了,这种外敷内服的双重疗法,现在好多中医院还在沿用。
山里人的万能急救包
在陕南山区走访时,发现当地村民把开喉箭当成家庭药箱,小孩腮腺炎发作,采鲜根捣烂敷患处;被毒蛇咬伤,配合半边莲煎水洗伤口;就连痔疮发作,老人们都会抓一把煮水坐浴,最绝的是治疗麦粒肿,把药汁温热后捈眼皮,第二天红肿就消下去大半。
这些民间智慧可不是瞎猫碰死耗子,现代研究发现,开喉箭含有鸢尾苷、野鸢尾苷等成分,确实有抗炎镇痛的作用,但老中医总提醒我们,新鲜药材药性猛烈,用量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孕妇和体虚者千万别乱试。
都市人也能用的养生妙招
别以为这味山野药材离我们很远,其实在药店都能买到炮制好的饮片,对于经常吃火锅烧烤、熬夜加班的上班族,用开喉箭5克、胖大海3颗、罗汉果半颗泡茶,每周喝两三次,能有效预防上火,烟酒过度引起的声音嘶哑,配上木蝴蝶、蝉蜕各3克,开水焖泡代茶饮,效果比含片还好。
最近两年我还发现个新用法:把开喉箭磨成粉,混合蜂蜜做成喉糖,感冒后期喉咙总有粘腻感,含一颗慢慢咽下,那种清凉沁润的感觉直达肺腑,不过要提醒大家,这种自制喉糖只能辅助调理,真有炎症还是要及时就医。
采药辨药的门道
想用好开喉箭,首先要会认药,正宗的射干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灰黄色有环纹,掰开断面能看到淡黄色筋脉纹路,市面上有些不良商家会用相似外形的狗舌草冒充,但后者断面是纯白的,且没有射干特有的苦香味,新鲜药材晒干后容易生虫,建议用密封袋装好放冰箱冷藏。
用药禁忌要牢记
再好的药也有讲究,开喉箭性寒,脾胃虚寒的人服用后可能腹泻,我曾见过有人用它治咽炎,结果天天拉肚子,其实就是没掌握用量,一般成人煎服用量控制在6-10克,儿童减半,另外它有微弱毒性,连续服用不要超过两周,中病即止才是正道。
看着城里药店越来越贵的咽喉药,有时真怀念山里那些随手可得的草木精华,开喉箭这味古老的中药,承载着千年医理智慧,也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存经验,下次嗓子不舒服时,不妨试试这味大自然馈赠的"绿色抗生素",但记住要遵医嘱,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