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前天下楼扔垃圾没看清台阶,脚踝肿得跟馒头似的,邻居王婶看见我一瘸一拐,赶紧塞给我个油纸包:"这是我们老家跌打损伤的祖传药方,当年我爹工地摔断腿都靠这配方接骨的。"拆开一看,七八味草药混着泥土的清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山里采药的爷爷。
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筋骨损伤真有两把刷子,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深山里的"骨科圣手",不过先说好,严重骨折一定得去医院拍片,这些土方子更适合应对轻微骨裂、挫伤和应急处理。
厨房里就能找到的"续骨三宝"
-
韭菜根炖鲫鱼(别笑,真有用) 上次装修砸到手指,我妈非要我喝这个汤,没想到三天后淤青就淡了,老师傅说韭菜根活血散瘀,鲫鱼补肝肾,专治骨头缝里的暗伤,做法简单:半斤韭菜根洗净切碎,加鲫鱼清炖,出锅前撒点黄酒,连汤带肉吃光。
-
黄瓜籽粉冲牛奶 隔壁张大爷天天揣个小罐子,里面装的就是炒熟的黄瓜籽磨的粉,他说年轻时翻车断了三根肋骨,每天早晚一勺拌牛奶,两个月就能下地干活,现在超市也有卖,但要选老品种黄瓜籽,新品种的药效差远了。
-
栀子+面粉=天然石膏 去年踢球崴脚,队医掏出个神秘小瓶,原来是把栀子碾碎掺面粉调成糊,往肿胀处一抹,纱布固定,这黄澄澄的"自制膏药"凉丝丝的,半小时就不那么疼了,中医说栀子清热消肿,面粉起黏合作用,急性期用最合适。
山野里的"接骨高手" 上周去郊外采风,当地老乡指着岩缝里的植物如数家珍:"这是接骨木,叶子捣烂敷断骨;那是骨碎补,泡酒擦挫伤..."跟着采了几种回来,果然效果惊人:
-
接骨草(又名蒴藋) 新鲜嫩叶捣成泥,加少量白糖敷伤口,我们村刘师傅被车撞裂小腿,医院包扎后偷偷敷这个,两周拆石膏时医生都纳闷愈合速度咋这么快,注意叶片背面有绒毛,捣之前记得用清水搓洗。
-
骨碎补(猴姜) 这玩意长得像绿色鳞片,长在石头上,用50度白酒泡两周,每天早晚蘸着擦红肿部位,特别提醒:孕妇千万不能碰!上个月有个大姐不知道,擦了肚子差点出大事。
-
无名异石 不是所有药材都长在地上,老家河滩有种黑褐色石头,表面光滑还有小孔,老辈人叫它"接骨石",碾成粉末跟黄酒调和,专治粉碎性骨折后期调理,现在很难找了,倒是药店卖的"自然铜"药材,据说就是同类矿石。
祖传秘方大公开 压箱底的来了!八十岁刘老爷子给的方子,说是走江湖跌打郎中的不传之秘:
外用消散方 当归尾30g + 赤芍20g + 桃仁15g + 生大黄50g 打成粉末,蜂蜜调成膏状,刚受伤时厚敷患处,塑料膜包好,每4小时换一次,这组合堪称"淤血收割机",大黄引药下行,桃仁化瘀,当天敷当天就能消肿。
内服接骨方 土鳖虫10g(必须活体晒干)+ 自然铜20g(醋淬7次)+ 骨碎补15g 这三味磨粉,每天早晚各3g,黄酒送服,土鳖虫再生能力超强,自然铜促进骨痂生长,骨碎补就不用说了,连续吃一个月,X光片能看出骨伽明显增厚。
救命要紧的冷知识
- 别乱揉!受伤后立即冰敷比任何药都管用,毛细血管破了再揉,淤血能积成"黑湖"。
- 蛇不过七步?错!但凡见伤口发紫发黑、剧痛难忍,赶紧去医院打血清,这可能是毒蛇咬的。
- 久肿必漏!要是半个月还肿着,八成是韧带撕裂,这时候再吃药都晚了。
最后说个真事:去年建筑工地的老赵从三楼掉下来,西医说要躺半年,他偷摸用上述药方配合复健,三个月就能拄拐走路,不过大家可别学他,该手术还得手术,这些偏方顶多算"术后加速器"。
对了,最近发现个神器——某宝搜"中药透皮贴",把上面那些药材打粉装进布贴里,哪疼贴哪,比传统膏药方便多了,急性出血期千万别用,等伤口结痂再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