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问我,医院开的外洗中药该怎么熬?其实刚开始我也犯过愁,毕竟这和喝的汤药不一样,今天把我摸索出来的经验整理成白话版攻略,手把手教你避开所有雷区!
准备工作:锅具选择有讲究 记得第一次熬药时随便拿了个不锈钢盆,结果被老妈骂得狗血淋头,后来才知道外洗药最好用砂锅或陶瓷锅,实在没有的话食品级不锈钢锅也能凑合,千万别用铁锅、铝锅,这些金属会和中药成分打架,不仅影响效果还可能伤皮肤。
药材处理:别急着直接丢锅里 拿到包好的中药别偷懒!先对着光线仔细检查有没有杂草棍或碎渣子,遇到特别大的药材块(比如草果、川芎),要掰成小指节大小的块块,这样药效才能全跑出来,有些药房会给配好的药包,记得把封口绳拆开铺平。
浸泡秘诀:时间水温要拿捏 这一步90%的人都会做错!正确做法是冷水下药,水位要没过药材3-5厘米,比如抓了半碗药,就要加到七八分满,泡多久看药材硬度,叶子类泡20分钟,根茎类至少半小时,夏天天热要盖保鲜膜放冰箱,免得变质。
煎煮大法:火候比时间更重要 这才是技术活!先用大火把水烧到咕嘟咕嘟冒泡(就像煮饺子开锅那样),马上转小火慢炖,沸而不腾"的状态最理想,就是表面微微翻滚但不会扑锅,一般外洗药煮15-20分钟就够,像治疗湿疹的苦参汤这类刺激性强的,煮超过25分钟反而容易烫伤皮肤。
特殊药材的特殊照顾 碰到医生单独包的药材要注意:
- 标注"后下"的(如薄荷、艾叶)要在关火前5分钟再放
- 先煎的药材(如附片)需要单独煮1小时再下其他药
- 纱布包好的药材千万别拆开,这是防止细渣粘皮肤
过滤技巧:告别满锅找药渣 煮好后别直接往盆里倒!拿筛网或干净纱布过滤两次,第一遍滤出药液,第二遍把药渣里的残存药汁挤出来,老中医教我的小妙招:用啤酒瓶轻轻碾压药渣,能多榨出三分之一的药汤。
保存方法:当顿熬当顿用 外洗药不像喝的汤药能放冰箱,特别是治疗脚气的药水,隔夜会产生有害物质,实在一次用不完,密封后放阴凉处,超过6小时就别再用了,夏天建议分两次熬,早晚各用新鲜的。
使用注意事项:这些坑千万别踩
- 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太烫会烫伤,凉了影响效果
- 重点部位要"泡"不是"洗",比如腱鞘炎要敷患处20分钟
- 用完药水别倒马桶,里面含大量色素会堵塞管道
- 儿童孕妇要减量,老人泡脚不超过15分钟
常见疑问解答 Q:药熬干了怎么办? A:赶紧关火加开水,千万别加凉水!补够原来水量再煮5分钟
Q:能不能反复煮同一包药? A:最多煮两遍,第三遍就只剩清水了
Q:煎药时要不要盖盖子? A:治皮肤病的要敞着煮挥发毒素,关节疼痛类的要盖紧保留药性
对症调理小贴士 ▶️ 痔疮坐浴:煮好放温后坐泡10分钟,便后使用效果加倍 ▶️ 头皮癣药浴:用纱布过滤三遍,滴几滴在洗发水里揉搓 ▶️ 风湿痛热敷:药汁装进矿泉水瓶放冰箱,冻成软冰袋轮流敷
最后划重点!外洗中药见效慢但副作用小,贵在坚持,每天固定时间使用,连续三天没改善就要停用看医生,那些年我因为乱熬药浪费了不少好药材,现在终于明白老祖宗说的"三分治七分养"真谛,照着这个方法耐心调理,很多皮肤问题都能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