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种啥药材最赚钱?这6个品种错过再等一年!

一归堂 2025-05-07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最近老李家后山那片荒地突然热闹起来,十几个工人正忙着起垄施肥,打听才知道,这帮年轻人合伙包了五十亩地种黄芩。"现在种黄芩还来得及吗?"我蹲在田埂上跟技术员闲聊。"赶上今年气候还算给面子,现在种刚好能赶在价格高峰前收割。"他抹了把汗,指着远处刚冒芽的药田,"看见没?去年这时候种的,现在亩产已经突破800公斤。"

要说现在种药材,真得擦亮眼睛,前年重楼价格飙到天价时,我们村王二叔把玉米地全改种重楼,结果遇上烂市,现在仓库里还堆着三吨多卖不出去,所以今年选品种,我专门请教了省农科院的张教授,结合市场行情和种植难度,整理出这份靠谱清单。

【黄芩:旱涝保收的"懒人药材"】 这玩意儿真是新手福音,耐寒耐旱,北方南方都能种,关键它不挑地,沙土地、黏土地随便长,只要别积水就行,安徽亳州的老药农告诉我个小窍门:播种前用草木灰拌种,出苗率能提高三成,现在种的话,正好赶在中秋前后采收,这时候的黄芩苷含量最高,药厂抢着收。

【射干:藏在深山的"抗疫明星"】 疫情过后,这味清热解毒的药材成了香饽饽,河北安国的收购商老周透露,他们基地的射干还没出土就被预订一空,这植物皮实得很,种子撒地里基本不用管,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开花前必须摘顶,不然根部长不大,特别提醒新手,千万别被种子商忽悠买什么"改良品种",普通射干照样年亩产400公斤左右。

【金银花:永不过时的"百搭选手"】 要说稳妥,还得是金银花,山东平邑的种植户算了一笔账:管理得当的话,全年能收四茬,每茬亩产150公斤,按现价每公斤80元算,扣除成本净赚3万不成问题,关键是这行当有成熟的烘干技术,新手直接买套烘干设备,根本不愁销路,不过要避开河南封丘的主产区,那里产量太大容易压价。

【丹参:越陈越香的"养老药材"】 最近中药材市场有个怪现象——三年生丹参价格翻倍,浙江磐安的种植基地负责人说,现在很多药企都在囤老货,现在种的话,正好赶在两年后的价格高位期,这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但要想卖相好,必须施足农家肥,记住要选根系发达的"闷头参"品种,这种在药材市场能多卖20%的价。

【百合:藏在深闺的"药食两用"新贵】 别光知道观赏百合,药用百合才是闷声发大财,甘肃漳县的种植户老马跟我算过账:鲜百合地头价每公斤12元,亩产2000公斤,扣除成本净赚1.5万,关键是这玩意不占农时,收完小麦就能套种,不过要选卷丹百合品种,药用价值高,收购商抢着要,特别注意开花前必须摘蕾,不然药用成分会流失。

【白芍: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虽然要等三年,但这买卖真不亏,安徽亳州药市数据显示,白芍价格每年都以15%的速度上涨,现在种正好赶在价格上升期,等三年后收获,亩产按保守估计也有1500公斤,不过这娇贵姑娘得精心伺候,既要防积水又要修枝整形,建议新手先试种半亩,摸清门道再扩种。

最近跑市场发现个新趋势:药企现在更爱收"订单农业",就是先签收购合同再种植,像云南白药就在贵州搞了万亩三七基地,农民只管种,企业负责技术和销路,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新手,但要注意合同细节,特别是价格浮动条款。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种药材不是买股票,别想着一夜暴富,我认识个江苏的种植大户,每年只种三样——黄芩、丹参、金银花,轮着种,稳扎稳打,他说得好:"药材市场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但治病救人的总需求不会变。"打算入行的新手,建议先试种半亩,摸着石头过河比盲目跟风强百倍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