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前天半夜我被冻醒,第二天起来嗓子发紧、后脑勺沉得像压了块砖,典型的风寒感冒找上门了,翻出奶奶教的老法子,两碗热汤下肚,当天下午就感觉后背那股寒气散了大半,今儿就把压箱底的祛风寒偏方分享给大家,都是试过有效的真东西!
先分清风寒还是风热(这点特别重要) 很多人一感冒就瞎吃药,其实风寒和风热治法完全相反,怎么区分?记住这几个关键点: • 怕冷明显,盖三床被子还发抖(风寒) • 流清水鼻涕,像自来水一样稀(风寒) • 后脑勺发沉,像顶着个铅坠(风寒) • 打喷嚏能连打十几个(风寒) 要是伴随喉咙痛得像刀割、黄痰黄涕,那就是风热了,今天说的方子不适用。
厨房里就能找到的三味药
-
生姜大枣茶(经典组合) 老话说"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配上红枣就是升级版,切五片硬币厚的老姜,加六颗掰开的红枣,煮十分钟就行,趁热喝,喝到全身微微冒汗最好,去年冬天我姐家孩子发烧38度,喝了两大碗配温水擦身,半夜就退烧了。
-
带须葱白汤(应急神器) 记得要留葱根!三根小葱带须,加两片生姜,红糖根据自己口味放,水煮开再焖五分钟,趁着烫嘴喝下去,我出差必带,上次在机场着凉,酒店烧壶热水冲了包,喝完盖上被子睡一觉,第二天照常开会。
-
紫苏叶煮蛋(老人小孩皆宜) 药店买干紫苏叶,鸡蛋先煮到半熟敲裂壳,再和紫苏一起炖十分钟,吃蛋喝汤,特别适合吹空调受凉的孩子,邻居家娃打完篮球冲冷水澡发烧,阿姨用这方子三天就好了。
药材搭配有讲究
-
防风+荆芥=祛风双剑客 这两味药名字就带着"风",专治被冷风吹透的毛病,各抓5克煮水,加点蜂蜜调味,对付骑车上班被冷风灌脖子特别有效,我同事每天骑电动车通勤,坚持喝这个月余,今年还没请过病假。
-
桂枝+白芍=温经散寒 这是医圣张仲景的经方底子,各10克煮水泡脚最合适,上周我妈跳广场舞着凉,晚上泡完脚睡了个香汗淋漓的好觉,第二天关节酸痛全没了,注意糖尿病人泡完要擦干脚趾缝。
民间智慧不能漏
-
盐蒸橙子(咳嗽救星) 橙子顶上切开撒盐,蒸十五分钟,去年流感季办公室传阅,咳得撕心裂肺的同事含着泪说终于能睡整觉,不过这招对黄痰没用,得看清楚痰的颜色。
-
艾叶水泡手脚 新鲜艾草煮水晾到40度,泡到脚踝以上,我们小区王奶奶每逢降温就支大锅煮,左邻右舍都来泡,她说这叫"截寒气",泡完记得马上擦干穿袜子,别着凉二次感染。
划重点避坑指南 • 所有方子都要趁热喝/用,凉了等于白搭 • 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先咨询大夫 • 喝药期间别碰生冷,水果放冰箱的也算 • 连喝两天没改善赶紧去医院,别耽误病情 • 预防更重要:出门揣包丁香粉,着凉时舔一点在牙龈上
最后说个真事,上个月我去山里采风,遇上暴雨浑身湿透,当地老乡直接揪了几棵野薄荷揉碎,让我嚼着回家,那股清凉直冲头顶,换掉衣服喝碗姜汤,居然没吃抗生素就好了,老辈人这些土法子,真是用血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