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加通草,清热化痰还利尿?中医教你这样用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8 0
A⁺AA⁻

最近总听街坊们念叨"上火了喝点竹茹水",去中药店抓药时发现单子上常配着通草,这两味看着不起眼的中药材,到底是何方神圣?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对"清热搭档"的奥秘。

竹茹:竹子的"心头肉"

竹茹可不是普通的竹制品,而是青竹被削去外皮后,刮取中间层的纤维,就像给竹子做"微创手术",取的是它最柔软的"心",这玩意儿性微寒,味甘淡,老中医说它能"清肺胃之火而不伤阴",特别适合现代人吃火锅烧烤后的补救。

记得去年三伏天,邻居王婶家孩子高烧不退,西医打针见效慢,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竹茹,说是能解热毒又不寒凉,果然三天就退烧了,孩子也没拉肚子,现在她家冰箱常备竹茹冰糖水,当凉茶饮用。

通草:不是蒲公英亲戚

别瞧通草名字带"草",人家可是五加科植物的干燥茎髓,外表白白嫩嫩像棉棒,掰开却是蜂窝状的天然导管,这特性让它成了利尿消肿的高手,《本草纲目》记载能"泻肺利小便",对付水肿脚气特别灵验。

前阵子办公室小刘脸肿得像馒头,中医让她用通草3克泡茶,刚开始她嫌没味道,偷偷加蜂蜜被发现了,结果一周下来,愣是把虚胖脸喝回了瓜子脸,现在每天捧着透明玻璃杯跟喝神仙水似的。

黄金组合:1+1>2的妙用

竹茹清上焦火,通草利下焦湿,俩药一碰面就像开了双向排水管,痰多口臭的用竹茹5克煮水,配上通草2克当茶喝;小便发黄的煮粥时各抓一把,比利尿剂温和多了。

上个月陪老妈看中医,大夫见她舌苔黄腻,直接开了这对药,回家煮成冬瓜汤,连喝三天,原本黏糊糊的大便变得清爽,喉咙里的痰也少多了,现在我妈逢人就说这是"肠道清洁工"。

厨房里的中药魔法

要说最接地气的用法,还得数药膳,竹茹通草炖雪梨堪称秋季润燥神器,加点川贝母,咳嗽再猛都能压住,广东人爱拿它们煲老鸭汤,鸭肉的油腻被药性中和,汤头清甜还不上火。

不过要提醒各位,这俩药虽好也有讲究,竹茹适合实热证,通草对虚寒体质要慎用,就像炒菜放调料,得看锅里有啥菜,孕妇或长期体弱的,最好问过大夫再下手。

辨药小窍门

买竹茹要选表面黄绿、丝细均匀的,摸起来柔韧不带渣,通草则挑断面平整、白得透亮的,闻着有股淡淡的草香,要是颜色发暗或有霉斑,赶紧换家药店。

现在知道为啥中医师开方总爱写"竹茹通草同煎"了吧?这就像给身体做大扫除,上面清痰下面排水,还不会伤元气,下次上火别急着吃西药,不妨试试这对传承千年的"去火CP",说不定有惊喜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