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在后台看到有朋友晒中药方子,里面常出现一种红棕色的药材,切片后纹理像菊花似的,这就是今天要聊的主角——赤芍,别看它名字带"赤"字,其实和白芍是两兄弟,但脾气差挺多,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味中药界的"冷美人"到底有啥门道。
【认准真面目】 赤芍学名叫毛果赤芍,主产东北和内蒙古,药材店常见的是晒干的根茎切片,外皮棕褐色带纵皱纹,断面粉白色带着放射状纹理,老药工教过我个口诀:"菊花心,糟皮孔,断面粉白质脆松",记住这三点基本不会买错,现在药店还流行打粉装胶囊,不过传统派还是认准原片更靠谱。
【性味藏玄机】 这姑娘性微寒味苦,归肝经,中医说它能"破血逐瘀",就像个手持手术刀的清道夫,专治那些顽固的血瘀问题,我邻居王婶更年期脸上长蝴蝶斑,老中医就给她开过赤芍配丹参的方子,说是要把淤堵的血脉疏通开。
【三大看家本领】
-
妇科圣手:痛经、闭经这类毛病,很多都和气滞血瘀有关,赤芍配上当归、川芎,就像给子宫做了次深度SPA,但注意要避开经期服用,不然活血太过容易雪上加霜。
-
肝胆守护者:现代人熬夜伤肝,赤芍配甘草就是经典护肝组合,我同事天天加班应酬,医生让他用赤芍10克加生甘草5克煮水喝,说是能缓解酒精肝的热气。
-
跌打损伤妙药:崴脚扭腰时,老中医会用黄酒送服赤芍粉,去年我爸打球闪了腰,用赤芍、红花泡的高度白酒擦患处,三天就能下床走动。
【暗藏风险须知】 这药虽好可不能贪杯,孕妇绝对碰不得,就像在肚子里动土搞基建,气血虚弱的人也要远离,好比给漏气的轮胎再扎一针,最稳妥的是找中医师把脉,我表姐乱喝祛瘀茶喝得头晕乏力,就是典型翻车案例。
【日常巧利用】 眼下正是春燥时节,推荐个应季食疗方:赤芍15克、银耳半朵、冰糖适量,隔水炖40分钟,这个搭配既能清血热又不伤阴,特别适合脸色暗沉、舌苔发紫的朋友,不过要避开月经期,最好咨询当地中医院再尝试。
最后提醒各位,中药讲究"炮制不到位,药效两行泪",赤芍必须用米泔水浸泡才能去毒性,自己在家别乱折腾,去正规药房抓药时,记得看看切片是否完整,发黑发霉的千万别要,毕竟药材是救命的,可不敢图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