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的白芷片颜色发黄,是不是变质了?""路边摊卖的白芷根能直接泡水喝吗?"看着这些留言,我决定专门写一期中药甘白芷的深度科普,毕竟这味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的药材,可是咱们厨房和药箱里的常客。
先上个硬菜——真正的野生甘白芷长啥样?我特意翻出去年在川西拍的实拍图(如下图),注意看它的根茎,表面带着明显的横向皮孔,像星星点点的疤痕,这才是正宗野生白芷的标志,现在市面上90%都是人工种植的,表皮光滑得像打过蜡,老药工捏着鼻子都能闻出来差别。
说到这味药的来历,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名医别录》,古人称它为"香白芷""杭白芷",不过现在云南产的"云白芷"反而成了主流,您要是去中药材市场转悠,会发现干货分两种:黄白色的饮片和土黄色的原生根,前者多用于煲汤炖肉,后者才是入药的正材。
前阵子邻居王婶拿白芷煮羊肉汤,结果全家人喝了都嗓子疼,她用的正是那种漂白过的出口级饮片!正宗的药用白芷断面应该是淡黄色带棕褐色小油点,闻着有股子类似当归的辛香,要是凑近闻到刺鼻化学味,赶紧扔了吧——这种多半用硫磺熏过。
老中医教我个绝招:辨别野生和种植的白芷,看须根!野生的根须细长杂乱像胡须,种植的则是整齐的短毛刷,去年我在康定山里挖到株百年老芷,主根粗得像个白萝卜,须根密密麻麻缠着青苔,那香气能把整条山沟都染香。
说回用法,这味药可是厨房里的隐形高手,记得去年冬至炖羊排,我偷偷加了三片白芷,肉变得格外嫩滑,但千万别放多!有个餐饮老板听信偏方,给每碗牛肉面加两大勺白芷粉,结果食客吃完舌头都麻了——这玩意儿每天摄入量不能超过15克。
最近发现个怪现象:某宝上很多打着"野生白芷"旗号的,其实是东北产的"祁白芷",正宗甘白芷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湖北三省交界处,叶片锯齿特别明显,教大家个简单鉴别法:真货叶子揉碎后,手指沾点唾液搓揉会发热,假货顶多有点薄荷凉。
前些天去药材市场,看见个大姐把白芷和防风混着买,这俩虽然都是伞形科,但白芷断面有棕色油点,防风则是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最保险的方法还是尝味道——白芷嚼着先甜后辣,防风则是纯粹的苦涩。
最后说个冷知识:白芷含有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这两种成分见光容易分解,所以药店里真空包装的饮片,其实营养流失大半,要是自己采挖新鲜白芷,记得阴干后用锡纸包好冻起来,这样才能保住药效。
(本文配图均为实地拍摄,从左至右依次为:野生白芷原植物、种植白芷对比、正品饮片与硫熏片区别、正确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