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跳水,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又来了,每次换季总有人中招,可别小看这风寒感冒,处理不好可是会留下咳嗽根儿的,今天咱们不聊西药,专门说说老祖宗留下的驱寒妙方,看完记得转发给正在"冻手冻脚"的朋友!
风寒感冒到底是个啥? 很多小伙伴分不清自己是着凉还是上火,其实辨别很简单:怕冷重、发热轻、流清鼻涕、后脑勺发紧、舌头淡白有薄苔,这些就是典型的风寒入侵症状,要是再配上浑身酸痛没力气,八成就是被寒气偷袭了,这时候千万记住别急着吃清热解毒药,否则就像往冰窖里泼冷水,寒气全闷在身体里了。
厨房就能找到的救急方
-
生姜大葱红糖水 这个组合堪称"厨房三剑客",家家户户都有,切3片带皮生姜,加2根连须葱白,浇上沸水焖5分钟,最后加红糖调出甜辣味,趁热喝下去,从喉咙到胃里一条热气直冲,鼻塞瞬间通畅,记得要小口慢饮,让热乎劲儿能渗透到指尖。
-
紫苏叶煮蛋 菜市场买一把新鲜紫苏叶,煮荷包蛋时铺在锅底,煮出来的蛋带着特有的草药香,吃完浑身微微发汗,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吹空调受凉的孩子,既不苦也不呛,我家娃每次喝完都主动要加衣。
药店能买到的经典名方
-
桂枝汤加减 这个千年古方现在有中成药,但建议抓草药现熬,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3片+大枣5颗,文火煎20分钟,喝完最好盖被子睡半小时,像做汗蒸一样把寒气逼出来,注意服药期间别吃生冷,否则等于白忙活。
-
麻黄汤改良版 怕发汗太过的朋友可以试试:麻黄6克(先煎去沫)+杏仁9克+炙甘草3克,现在药店有配好的免煎颗粒,早晚各冲一袋,喝完记得多喝水,能看到尿液变得浑浊,那是寒湿在往外排。
老中医私藏的外治法
-
艾叶花椒泡脚 抓一把艾叶、10粒花椒,开水冲泡后加温水泡脚,水位要没过脚踝,泡到后背微微出汗,泡完赶紧擦干穿袜子,寒从脚下生的道理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
风池穴热敷 用毛巾蘸热姜水敷后脖颈,重点按揉风池穴,这里有个窍门:先搓热双手掌心,趁热捂住穴位,比直接用毛巾更有效,很多落枕其实是风寒侵袭太阳经的表现,这招还能缓解肩颈僵硬。
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
板蓝根不能乱喝 很多人一见感冒就冲板蓝根,但这属于寒凉药物,风寒感冒喝了反而加重恶寒,就像冰箱里结冰了还继续放冷冻层,只会越冻越结实。
-
捂汗要适度 发烧时裹三层被子的方法早就过时了,正确做法是保持额头微汗,衣服潮湿及时换,见过有人捂出湿疹又去医院,真是得不偿失。
预防才是硬道理
-
出门戴围巾 颈部大椎穴是风寒入口,丝巾或高领毛衣能有效阻挡冷风,特别是骑电动车的朋友,记得给后脖子加层防护。
-
晨起敲胆经 每天起床后敲打大腿外侧(裤缝位置),从上往下100下,促进气血运行,相当于给身体做早操,坚持一周会发现不怕冷了。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三天没好转,或者出现黄痰、咽痛等热症,说明寒邪已经入里化热,这时候就要找医生开复方调理了,收藏好这些方子,下次降温前记得翻出来看看,毕竟感冒难受的日子,谁经历过都知道!